談起孩子,大概是每個父母談論最多的話題,因為孩子的成長過程我們作為父母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愛,從孩子人出生開始,就意味著教育的開始,而在教育過程中,除負責學校教育的老師外,我們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我是一位六年級學生的家長,這也是她在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作為家長為孩子在小學六年所傾注心血和自己所經歷的感悟,與各位家長作個交流,彌補我們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某些不足。
一、身教重于言教。在學前和小學階段,孩子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不強,主要通過模仿來完成她們的意識,所以這件需要我們家長給孩子做正確的引導,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必須我們做家長的先要做到。正如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孩子每天放學回家,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在學校學習一天,收獲什么,學到什么;見到什么有意義的事,讓孩子在與家長不知不覺的交流中提高對學習的興趣,讓孩子把“苦學”變成“樂學”,這也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而非一蹴而就。
二、不要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成為孩子的心理壓力,或許許多家長都有看過《虎媽貓爸》這部電視劇,這也是家庭教育的真實寫照,家長對孩子的嚴厲要求本無可厚非,但作為家長教育子女,我認為應該有底線和原則,不能一味按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要給孩子“發言權”,讓其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善于轉化角色和孩子成為朋友,給孩子適當的空間,讓其自由施展,這也是我們家長教育子女的一個切入點,也是每個孩子潛意識里最期盼的!
三、良好的習慣,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家長的監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家長成長的一個過程,家長需要充電,孩子同樣也需要“養份”,這,就需要我們作家長的在這點上善于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需要有好的習慣來完成,無疑也可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但具備這些我認為遠遠不夠,但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都被爺爺、奶奶、爸媽寵溺成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嚴重缺乏生活處理能力,依賴心理嚴重,這也是我們家長要正視的一個問題。
總而言之,不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都需要老師、家長、社會來協調完成,而家長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學校教育對老師工作的支持,還是社會教育對孩子的引導,我們都有一份責任,與其說我們教會了孩子什么,不如說孩子教會了我們什么!(601班家長 舒華)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且行且成長 快樂相伴
下一篇:
做一個有主張不盲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