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話劇《孔子》首演。圖為,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拒絕陽貨的邀請。 邱江波 攝
中新網濟南9月28日電 (孫宏瑗)血色晚霞中,“孔子”在追光中激昂獨白:“誰說君子不殺?先賢商湯、周文王、周公、姜太公,都曾誅殺過邪惡之人。邪惡當道而仁道不行,不可不殺也……”大型話劇《孔子》于孔子誕辰2571周年紀念日9月28日晚在山東省會大劇院首演,一幕幕劇情牢牢地抓住觀眾眼球。
話劇《孔子》在創編過程中采用多種現代藝術表現手法。圖為,在劇情中穿插了司馬遷糾結于如何書寫孔子誅殺少正卯的傳說。 邱江波攝
由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出品、著名導演張繼剛執導、山東省話劇院傾情排演的話劇《孔子》,分為“君子”“進退”“為政”“去國”“見南子”“困境”“渡河”“彼岸”等八幕,藝術地再現了2500多年前的歷史背景與孔子的一生。導演張繼鋼在首演前說,他希望通過該劇實現戲劇創新,闡釋和傳播儒家文化,致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話劇《孔子》在山東首演。圖為,盲樂師以琴點化孔子,讓他第一看見天下,第二看見了蒼生,第三看見了自己。 邱江波 攝
當晚在演出現場,聲音、光影伴隨劇情、場景變換,觀眾似與2500多年前的古人近距離對話。“該話劇呈現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孔子,觀眾可以走近他,感受他的思想溫度和脈搏。”在中場休息,山東省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向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話劇《孔子》在人物塑造、戲劇結構、舞臺呈現等方面都有所創新,且該劇層次感強,不但有思想高度,還增加了文化、歷史厚重感,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佳作。
徐向紅說,塑造孔子的形象比較困難,一方面因為大家熟悉孔子,另一方面是因為關于孔子的作品已有很多。該話劇打破時空界限,引入司馬遷、賴三等角色,站在歷史的高度評價孔子,使故事的演進更加清晰,結構令人耳目一新,營造出的戲劇矛盾沖突更細致、引人入勝。
圖為,孔子周游列國拜見衛國夫人南子,正色謝絕了南子的美意。 邱江波 攝
“在傳承過程中,不能完全照搬,而是要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闡釋。”山東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趙艷喜認為,《孔子》在話劇的基礎上,融合了戲曲、舞蹈、交響樂等多種藝術形態,是一種藝術創新。“對儒家藝術思想的闡釋、對儒學代表人物的舞臺呈現,都是傳播儒家思想的較好方式。”
話劇《孔子》首演中場休息時,山東省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向紅接受記者采訪。 邱江波 攝
“在有限的舞臺上詩意地表現出特有的春秋情景,藝術團隊激情迸發,表演精湛,堪稱一部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格調高古、力量遒勁、美輪美奐的史詩性‘詩劇’。”山東政法學院傳媒學院院長蔣海升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孔子對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影響巨大,孔子的很多思想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觀點已經滲透到人們的血液中。蔣海升認為,話劇《孔子》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盡可能地還原了孔子作為傳道者的精神品格——“外在溫潤的智者、內在堅韌的戰士”。
“這部劇尊重歷史但沒有拘泥于歷史。通過這部戲,觀眾會對孔子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會讓更多人喜歡孔子、理解孔子。”曾獲中國話劇金獅獎的網絡大V、歷史學者魏新,觀看此話劇后也深覺驚喜:
“話劇也可以富含深厚歷史,且能夠震撼心靈。”魏新評價說,該劇通過舞美、燈光等現代化手段,將孔子性格中熾熱、激情的一面表現出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儒家思想在傳承的過程當中也可能會被曲解,而這部戲讓他看到的形象仿佛是當時的孔子,是意象中的還原。
圖為,孔子遇黃河而不渡,思索人生天地間的大道至理。 邱江波攝
“儒家思想有著治世安邦的強烈責任意識、舍生取義的仁者境界、至大至剛的浩然正氣和舍我其誰的家國情懷。”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長王磊在該劇首演發布會上曾表示,話劇《孔子》以全新視角展示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形成的深厚文化歷史根源,將吸引更多人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中國人民的精神由來,增強不同地域、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人們的更強大的情感共鳴,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貢獻山東力量。(完)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網絡游戲知識產權保護白皮書》建議明確網絡游戲整體屬于視聽作品
下一篇:
“網絡中國節·中秋”節日文化展示活動舉行
■阮家傳(溫泉)要說在整部《論語》當中,出現頻次最為活躍的,只有那么幾個人,子貢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出鏡率”高達五十余...
《論語·子罕》載:子曰:“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為此,孔子希望子路不要止步于“升堂”,更要“入室...
阮家傳(溫泉)前不久,我與一商人朋友聊天,言談中他滿口的孔孟之道,對仁義禮智信充滿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還說到了顏回。但凡...
阮家傳(溫泉)前不久,與一商人朋友聊天,言談中他滿口的孔孟之道,對仁義禮智信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且多次提及,我跟顏回有相...
祭孔的這種官、私雙重特性,貫穿于孔子誕生地——“闕里”孔廟的祭孔儀典和實踐之中,形成了中國古代禮制史上的一個特殊案例...
□莫礪鋒?在中華先民的生活中,對詩意的追求是最顯著的民族特征之一。在我國漫長的詩歌曲譜中, 《詩意人生》著重挑選了六位...
農閑方可搞教學有人三十歲才讀小學說到9月1日,我們現代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開學”,但在古代并不是這樣,傳統的農業社會中,...
原標題:古人開學那些事兒盼望著,盼望著,漫長的假期終于結束了!不收學費也就算了,宋代也辦了一些“重點學校”“實驗學校”...
演講人:靳鳳林?演講地點:中國倫理學會講座?演講時間:2020年9月靳鳳林?清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博...
專家研究,中國的糧食發展遵循著兩種路徑,一種是原生糧食的種植與擴大,另外一種則是外來作物的傳入,在引入栽培過程中,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