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敦煌11月8日電 (記者 馮志軍)今年是敦煌藏經洞發現120周年。近幾年,敦煌研究院對發現這一重要文化遺產的云游道士王圓箓的“道士塔”進行了保護加固。而流失海外的藏經洞文物數字化回歸工作,亦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11月7日至9日,“2020敦煌論壇:紀念藏經洞發現12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敦煌莫高窟進行。“如何讓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回歸?”成為與會的150多位敦煌學專家、學者聚焦熱點。
120年前,敦煌藏經洞內數萬卷古代文獻及紙本絹畫被發現,并很快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一門綜合性學科——敦煌學。由于大量出土文物流失海外等歷史原因,中國的敦煌學研究一度處于落后狀態。后在官方支持和大批學者攜手努力下,中國敦煌學研究歷時百余年,被國際學術界公認為敦煌學研究中心。
“藏經洞文物流失了,其回歸是幾代‘莫高窟人’的夙愿……”敦煌研究院副院長張先堂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流失文物本體的回歸是一個歷史遺留難題,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但利用數字化技術,加之該院與海外敦煌文物收藏機構多年的合作,制訂了一個可操作的“數字化回歸計劃”。
“這個數字回歸的最終目的,不只是置于網上讓公眾看一看,可能最終要做成實物、拿到手上。”張先堂透露,通過高精度掃描,利用數字化復制技術,完全可以把流失海外的藏經洞文物原件復制出來,這既可以供學者研究,還可以辦展覽,為更多民眾了解敦煌學提供方便,有利于弘揚中華文化。
為實現敦煌藏經洞文物“數字化回歸”,敦煌研究院啟動了“數字敦煌:藏經洞文物數字化項目——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數字化回歸”項目。據介紹,關于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目前并沒有一個精確的數量,據不完全統計約有4萬件,以文獻為主,也有絹畫、麻布畫、紙畫、絲制品、器物等藝術品流失海外。
據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羅華慶介紹,該項目初步預算總經費2.5億元人民幣,按10年實施期計劃。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向中新社記者表示,藏經洞文物流失已有一百多年,這期間中國學者一直在努力“追索”,但目前實體文物回歸仍比較困難。“數字化回歸”則可以通過影像與世界共享敦煌學研究。(完)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萬笏朝天圖》再現乾隆下江南
下一篇:
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名單揭曉
日前,甘肅省敦煌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在敦煌研究院揭牌。研究中心的工作將圍繞文化遺產的科學認知與價值挖掘、保護技術研發和展示...
莫高窟千年點燈夜景首次線上重現騰訊攜手敦煌研究院數字化“拜年”2月4日農歷小年,騰訊聯合敦煌研究院在“云游敦煌”微信小...
唐代女子什么樣?就以往的一些影視劇來看,唐代女子形象不少是臉頰圓圓的、看上去似乎有些“胖”。資料圖:此前,敦煌研究院在“...
“中國故事‘出海’,需要挖掘、制作、傳播好故事。”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胡占凡日前在成都表示,要選擇鮮活素材,利用新技...
新媒體助力視聽節目觸達更多海外觀眾——專家學者暢談媒體融合與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光明日報記者牛夢笛光明日報通訊員儲平如近...
延續學術互鑒,創新文明交流方式,首屆中版好書全球云展銷大會開幕:中國好書如何主動走出去光明日報記者陳雪中國好書如何跨越...
”針對跨境電商售后服務體系建設需要以及退貨成本高等“痛點”,今年1月,海關總署啟動跨境電商出口退貨監管試點,探索建立高...
徐海?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一掃近代以來積貧積弱、任人欺壓和宰割的局面,國家贏得獨立,經濟社會獲得發展,人民生活日...
海外用戶達3193萬,海外市場規模4.6億元中國網絡文學走紅海外(網上中國)如今,閱讀中國網絡文學已成為不少海外讀者的日常“打...
社工們組建居家抗疫后援團“云”相伴,讓更多人幫助更多人看不見的數字信號,微信對話框的方寸空間,也成了用生命陪伴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