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城外
有幸受邀參加羅哲文先生誕辰百年紀念展暨座談會,十分感謝主辦方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和故宮博物院。機會難得,談兩點印象,以表示對羅老的深切緬懷。
首先,情深如海。我于三十年前曾進京采訪羅老,他對曾經下放我們向陽湖的歲月終生難忘。1969年冬,正值壯年的羅哲文辭別家人來到咸寧干校,在一大隊二連。圍湖造田等繁重勞動之余,羅哲文仍保持 著文人的閑情逸致,經常提著一架舊相機到處拍照,攝下了不少向陽湖干校 實景和鄂南農村的田園風光。一一我請老人適時清理一些舊照片,供我作資料用, 他 慨 然 應 允 。為了搶救更多的干校史料,我又問羅老:“向陽湖前后幾年間,誰是您 印象最深的人?”他馬上回答說:“文博界的老領導、原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我們至今感念他!”王冶秋先生下放咸寧干校時已是花甲老人。不久,由于敬愛的周總理親自點名,他調回北京重新工作,擔任國務院文博口領導小組副組長。有了“尚方寶劍”,王冶秋竭盡全力,排除重重干擾,從干校調回大批業務骨干,重振文博事業。羅老接著回憶道:“我在文物局工作多年,文革時被視作和‘黑幫’聯系很深的人。下到向陽湖后,本沒指望還會重返北京。冶秋同志堅持要調我和其他專家,因為他深知文博工作專業性強,主要得依靠有一技之長的人才,否則只能是空對空。我返京第二年,就全身心地投入到馬王堆西漢墓發掘工作中。在周總理的關懷和郭老的指導下,這項研究工作由冶秋同志全面負責,取得巨大成功,可以說轟動全國,震驚了世界?!狈质謺r,熱心腸的羅老為我留下一幅墨寶:“人才薈萃咸寧縣,文采風流 向陽湖。”又在我的簽名冊上寫道“咸寧干校增壯志,崢嶸歲月向陽湖”,以為紀念。
我寫的這篇專訪很快在《人民政協報》《傳記文學》等報刊發表。幾年以后,2002年,省文物局邀請羅老等專家考察咸寧,他認為向陽湖這一文保單位確實符合《文物法》的諸多內容,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對他和多名在向陽湖勞動鍛煉過的五七戰士有著特殊的意義。不久,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申報省保成功,羅老聞訊十分高興,立即賦詩三首表示祝賀:其一“放逐牛棚別樣天,向陽湖里好耕田。五一六事隨風散,漫卷詩書奏凱旋”;其二“試目依窗望咸寧,十年如夢事紛紛。可堪回首牛棚景,玄六南冠煉此身”;其三“別夢依稀三十年,崢嶸歲月望南天。五一六事堪長笑,無限風光在眼前?!?/span>
第二,義重如山。2003年7月7日,羅老在《中國文化報》發表《由“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想到的》,文中說:“在這里我要感謝咸寧市政協的一位叫李城外的同志,他在多年前就做了這方面的搶救工作,為這一文化名人遺址留下了一份‘無形文化財產’‘非物資文化遺產’;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如果不保護,一夜之間就可能化為烏有?!?/span>
自此以后的十多年,羅老一直是我跟蹤聯系的“向 陽湖文化名人”。只要我進京,他總是很樂意接受新的訪談,對我可以說是有求必應。我受同仁和外地的朋友之托請羅老題字,他從不推辭,光為我題的墨寶就有好幾幅,如“守望向陽湖”等。不僅如此,他還多次和我通信。比如,1997年4月15日來信:“大函敬悉。感謝您多次寄來的報紙,我都一一拜讀了大文。向陽湖對我來說,確是一段難忘的崢嶸歲月?!绷_老的慈祥和重情重義令人至今感懷。
眾所周知,羅老擇一事終一生,是“萬里長城保護第一人”。而我們咸寧有八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他就分別為“北伐汀泗橋戰役遺址紀念館“和“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題了匾。2006年1 月23日他來信稱:“您為這一段空前也可能是絕后 的特殊文化史做出的貢獻,將是永垂史冊的,謝謝您。”羅老的鼓勵是對我極大的鞭策。尤其讓人難以忘懷的是,2008年11月 20日,羅老故地重游,出席了著名文物專家重訪向陽湖座談會。在會上,老 人深情地說:“我今天非常高興,心情非常激動。剛才杜永鎮先生給咸安博物館贈送了文物,表達了我們對咸寧和向陽湖的懷念、感激之情。我一樣感謝咸寧,感謝向陽湖的父老鄉親當時對我們的關懷照顧。我在這個地方生活、 勞動、學習、戰斗過,至今仍深懷感恩之心。我在向陽湖里不僅受了苦,更重要的是增長了知識,鍛煉了意志,明辨了是非,真正懂得了勞動,意義 很大。大家在集體生活中還是結下了深厚感情。離開干校后,我們的感情都很好。以后回到北京,大家提到咸寧和向陽湖,都感到很親切?!弊鳛橹奈飳<?,羅老對干校建筑一往情深,現場向大家介紹說,干校的房子、禮堂、“五七橋”還在,那是他們一鍬土、一塊磚親手建的。這樣建的房子、橋梁,中國少有,世界恐怕也少有,是很難見到的,甚至是絕無僅有的。為此他建議公開發表將“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列為“國?!眴挝坏摹冻h書》,里面還要加上一句話:“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的建筑物是向陽湖文化人親自設計、親手建造的”。他還囑咐我安排找來一頭牛,并揮動鞭子讓人拍照,體驗昔年的感覺。彼時情景感人至深,仍歷歷在目。 一一2013年,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成功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去年春向陽湖文化名人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九泉之下的羅老一定倍感欣慰。
故宮舉辦的羅哲文百年誕辰紀念展內容豐富,參觀后有感而發,作七律一首:“公與長城同定格 ,匠心永鑄緬懷中。棲身南鄂丹心煉,貶謫鄉村地氣融。五七誠然多憾事,幾番重返笑春風。晉升國保向陽幸 ,湖畔漁舟誦首功。”可以說,如果不是羅老的積極呼吁和鼎力支持,就不會有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這一最年輕“國保”的誕生,或者會無限推遲許多年。因此,今天我代表湖北省向陽湖文化研究會和向陽湖文化名人博物館向與會者贈送100多套羅老等文化名人為咸寧題詞的明信片,向老一輩文物專家致敬,尤其是深切緬懷羅老對咸寧的款款深情。
20250116
編輯:zhufengjin
上一篇:
愛“李”沒商量一一序李更《時間記憶》
下一篇:
《共和國先生一一向陽湖文化名人往事》(英譯本)面世
鴻雁傳書搖夢影,神工墨寶染殘紅。
咸寧網訊通訊員方傳華報道:近日,赤壁市書法家協會組織13名知名書法家,前往該市陸水湖辦事處東流港村,開展“送書法進鄉村”...
(1)巍巍石壁放霞光,滾滾詩潮涌上墻。嘔心囯學風情美,瀝血文明瑞氣香。匯聚先賢留墨寶,相邀后輩獻衷腸。再鼓東風傳國粹,騷...
○俞汝捷與李城外先生相識于20世紀90年代,之后多年我一直是他筆下一系列“向陽湖文化人采風”的熱心讀者,直到幾年前有了微...
他先后創建了向陽湖文化研究會、向陽湖文化書院和向陽湖文化沙龍,創辦了全國唯一的研究“干校文化”的報紙《向陽湖文化報》...
■吳國慶(溫泉)距離文化部五七干校最后撤離向陽湖已近50年,干??偛康膸滋帬I房現在很難再覓蹤影,那些紅磚紅瓦平房或拆或...
轉眼到了1972年,人民美術出版社下放咸寧的人陸續回京工作,同時在職人員開始第二輪去國務院石家莊干校勞動,不久沈先生便離...
代表作有文化歷史散文《千秋家國夢》《歷史的刀鋒》《千古大變局》,長篇小說《楚莊紀事》《風流的駝哥》,長篇人物傳記《晚...
在時間的遠方里,向陽湖依然熱情澎湃、銀波翻涌,春風撲面吹來,向陽的花正徐徐盛開。
在時間的遠方里,向陽湖依然熱情澎湃、銀波翻涌,春天的風正撲面吹來,向陽的花正徐徐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