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化 >> 文藝作品 >> 散文 >> 正文

我家傳家寶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0-11-16 15:54

王艷(溫泉)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中國傳統的糧食種植和收獲方式:育種、插秧、除草、抽穗、揚花、收割、打磨直至端上餐桌。這過程讓我們明白食物從哪里來,如何來之不易,珍惜一簞食、一瓢飲,養成尊重每一粒糧食的好習慣,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盡的義務。

小時候,奶奶家房子后面是“義學公”,一座舊時的老學堂,大公社時期生產隊的一個倉庫,旁邊是一個大曬谷場。晴朗的日子里,太陽下山時,村里的保管員會組織幾個好勞動力,將曬了一天的黃豆、綠豆、花生等清掃裝筐,收進倉庫。他們收完后,奶奶會及時告訴我,可以去谷場上撿拾遺漏的豆子,回來炒著吃。我拿起一只把缸,高興地去曬谷場上撿拾“寶貝”。每次拾漏,總會有收獲,有時小半缸,有時一滿缸。當我把“勞動成果”端到奶奶面前,奶奶總會夸獎我幾句,然后把半缸雜糧清洗干凈,在鍋里翻炒,放上少許鹽花,十幾分鐘后出鍋,成了我的零食。童年時期,我經常聽奶奶在家里重復念叨一句話——“豐年要當欠年過,有糧常想無糧時”。這份反復的叮嚀讓我明白,糧食來之不易,任何時候要珍惜且節約,決不能做寅吃卯糧的事。

稍大些,看到母親勤儉持家、緊致生活的場景,我理解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母親的節儉表現在“精心種植糧食作物,細心制作一日三餐”。雖然家里只有母親一個勞動力,但不多的田地讓她花費了不少的精力和心血。她堅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果然,只要沒有旱災,我家年年都有小豐收。在種植過程中,母親堅持量少樣多、種滿種足,盡可能收獲本地常見的五谷雜糧和新鮮的蔬菜,讓全家人在不同的季節享受到不同的食物。具體到一日三餐,每餐炒兩個菜、煮適量的主食,菜量不多,保證吃飽并“光盤”、“光碗”。其實,母親在節儉方面還奉行一個原則:持家要節儉,待人要“舍得”。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但凡鄰里間有困難,她及時伸手相助;鄰居借米借鹽之類,只要家里有,總是傾囊而出,格外舍得。

在奶奶和母親的耳濡目染下,我也過起了節儉的生活。平常該花的錢再多也要花,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能花,在簡單過日子中追求生態健康、和諧快樂。在小孩教育和家人素質提升方面,我從不吝嗇,堅持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相結合。在吃喝和添置物品時,一定以需為綱、量力而行。我家餐桌上推行“三菜一湯”,兩份菜量弄少些,約三分之二盤,一份菜量弄多些,小滿盤。家人味口好時全部吃完,味口不好時剩的也不多,當天晚餐繼續食用。孩子的服裝以舒適為主、換季添置,累積下來也能節省不少錢。孩子校服小了,我不再購買,而是尋找高年級同學不穿的舊校服,“變廢為寶”、節省實用,讓孩子從小明白“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在我的言傳身教下,女兒成了第四代節儉的典范。她也注重節儉:草稿紙寫到沒有空隙才撕掉,鉛筆用到無法用刀削為止,牙膏袋從下往上擠不出牙膏才扔,擦嘴的衛生紙反折后再擦餐桌,一日三餐碗里的飯菜吃干凈,酸奶喝干后再把紙盒邊角打開、擠出殘留……當然在生活中,她還注重文明習慣的養成,不亂扔亂丟、節約能源、做好垃圾分類,經常提醒家人關燈、節水、飯菜打包、廢物利用。

“積羽沉舟,滴水成河”。我們一家四代人弘揚節儉傳統,從中收獲不少益處,享受無限快樂。我們將繼續高擎節儉大旗,以儉養德,涵養全家人健康、簡約、時尚、文明的良好習慣,讓綠色、低碳、環保、可持續蔚然成風、代代相傳。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船長父親
下一篇: 樂在黑白中

相關新聞

  • 通山培育社會文明新風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張遠杰報道:近日,通山縣通羊鎮某戶居民在家自辦壽宴,餐桌氣氛簡單卻熱鬧,這是該縣推行...

  • 古人舌尖上的節儉

    季文子喂馬不用糧食春秋時期的季文子出身于三世為相的貴族家庭,他作為魯國正卿,掌管國政和統兵大權30多年,輔佐魯宣公、魯成...

  • 正向激勵+剛性約束 合力營造節約為榮文化氛圍

    閱讀提要 近段時間,餐飲企業紛紛出招鼓勵食客光盤,各地餐飲行業協會從改良行業自身服務或向內挖潛來倡導節儉,各機關企業食...

  • “每顆美食都不被辜負”——“網紅”街寬厚里的節儉探索

    新華社濟南9月14日電?題:“每顆美食都不被辜負”——“網紅”街寬厚里的節儉探索新華社記者張力元、閆祥嶺小串糖葫蘆,可愛...

  • 草鞋

    一個晚上,爺爺開完會走到祠堂門口遇見奶奶,奶奶看見爺爺腳上穿著一雙破爛不堪已經變形的草鞋,馬上跑回家拿了兩雙新草鞋給...

  • 清明遙思

    喬語(嘉魚)我是一個沒有奶奶的人,因為父親未及成年,奶奶就過世了。即便這樣,奶奶為父親親手做的棉襖愣是讓父親從兒時穿至...

  • 燒火做飯

    周瑞云(赤壁)人生在世,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傳說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灶火,被作為...

  • 儲蓄的人生

    王艷(溫泉)在我的人生中,有一些人和事不時撥動我心弦、叩問我靈魂、溫暖我心懷。我一歲半時,村里民生哥家生女兒,他家里很...

  • 及烏之愛

    每年給祖輩上墳我都會給他們也插上一把紙傘,因為打我記事起,他倆的曠世之愛常常讓我想起梁山伯和祝英臺……這位爺爺是個下...

  • 童年的小人書

    李紅梅(嘉魚)前些時偶從街邊走過,發現一處地攤上擺著好多書,書攤的一角默然堆放著幾本發黃的連環畫——小人書,也叫娃娃書...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