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多端 登峰造極
王羲之的行草書作品,章法上變化多端,常將行與行之間距離拉開或壓緊、疏密變化隨字的大小參差變化而變化,有時連綿幾個字首尾相連、氣勢貫通,這在王羲之之前是絕無僅有的。其次是其書法中筆法的變化,行草書作品講究相同的筆畫或偏旁成不同形態,稱為“同旁異變”,使人看了不覺雷同、有新鮮感,如王羲之《喪亂帖》。最高明的是王羲之在一筆之內筆法常帶有提按頓挫轉等動作,加之墨色濃淡枯濕自然映襯其間,將中國書法技藝推向巔峰。自王羲之后,技法上無有過其項背者,而只有風格與形態的改變罷了。
我們今天如何欣賞書法?當然首先是書寫者高超的書寫技巧。只有技進而道,才能將書法之形、之法上升為一種“勢”,古人說“形能造勢”,書法有了“勢”,才能“達其性情、形其哀樂”。 (盧方祥)
王羲之的行草書作品,章法上變化多端,常將行與行之間距離拉開或壓緊、疏密變化隨字的大小參差變化而變化,有時連綿幾個字首尾相連、氣勢貫通,這在王羲之之前是絕無僅有的。其次是其書法中筆法的變化,行草書作品講究相同的筆畫或偏旁成不同形態,稱為“同旁異變”,使人看了不覺雷同、有新鮮感,如王羲之《喪亂帖》。最高明的是王羲之在一筆之內筆法常帶有提按頓挫轉等動作,加之墨色濃淡枯濕自然映襯其間,將中國書法技藝推向巔峰。自王羲之后,技法上無有過其項背者,而只有風格與形態的改變罷了。
我們今天如何欣賞書法?當然首先是書寫者高超的書寫技巧。只有技進而道,才能將書法之形、之法上升為一種“勢”,古人說“形能造勢”,書法有了“勢”,才能“達其性情、形其哀樂”。 (盧方祥)
圖為王羲之《喪亂帖》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董其昌《松溪圖》——水墨繪松溪 行草書桂枝
下一篇:
王羲之書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