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盛忠(溫泉)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歲時百問》中記載道:“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但清明作為節日,是祭祖掃墓紀念先人的日子。有詩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掃墓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新中國成立后,清明節掃墓增添了一項內容,就是學校和機關單位為革命烈士和革命老前輩掃墓,以寄托我們的哀思,弘揚他們的革命精神。
清明節來臨之時,我又再一次想起了咸安區的老紅軍羅忠文老人的故事。
羅忠文出生于1897年,系官埠橋鎮栗林村羅家嘴人。1926年冬,他參加農民協會,次年5月加入農民自衛軍。鄂南秋收暴動時,他被編入卾南農民革命軍,參加攻打官埠橋、咸寧縣城等戰斗,暴動失利后又轉戰通山等地。1932年2月,羅忠文所在的農民軍編入紅軍獨立第三師,在陽新、通山一帶作戰,后參加萬里長征。
1937年,羅忠文被分配在八路軍總司令部,先后當過爐事員、飼養員和通訊員。1938年,隨彭德懷赴山西抗日前線。同年6月,日軍進犯遼城縣(今左權縣)南河鋪獅子嶺,彭德懷率領部隊轉移陣地時,指示羅忠文負責保管一個30多斤重的重要文件包。他接受任務后,毅然丟掉自己的背包,背上文件。轉移中他與部隊失去聯系,獨自一人背著文件躲進山洞,隱藏了兩天兩夜,又輾轉六天六夜才找到部隊,彭德懷看到文件包原封未動,當場表揚了他。事后,又授予他一面獎旗和30元邊幣,以表彰他對革命的忠誠。1949年羅忠文隨中央軍委進入北京,因年過半百,又兩次負傷,領導決定讓他離職休息,但他毅然申請回鄉生產。
1959年后,羅忠文經常應邀到機關、工廠和學校作報告,向群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他生活節儉,常用政府照顧他的糧食和優撫金周濟孤寡老人。他回鄉20余年,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和紅軍戰士的優良品質。1975年8月,羅忠文因病去世,享年78歲。咸寧軍分區送他一套軍服入殮。在栗林小學,當地很多領導和百姓參加了羅忠文老人的追悼會。
2008年清明節,羅忠文老人的孫子羅會玉,孫女羅會珍、羅會先為爺爺立了墓碑。羅會玉為爺爺的墓碑撰寫了一副墓聯:“革命千秋古,傳統萬代興。”墓碑橫額為:“老紅軍”。
編輯:但堂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馬麗婭特約記者汪佳通訊員黎志遠“現在日子好了,村民們過年不能光吃吃喝喝,文化生活也要跟上。“從2016...
袁俊(赤壁)去年年底,大雪過后的第三天,回鄉探親,在潘(家灣)燕(窩)汽渡等候渡船的時候,想起這個伴我成長記住鄉愁的...
今年66歲的村民尹登和在康豐源上班。”尹登和說,康豐源企業落戶印山村后,越來越多的村民回鄉就業。生活很充實, ‘甩’舒服!
今年66歲的尹登和就在康豐源上班。“以前在外面打工,現在在家門口就業。”尹登和說,康豐源落戶印山村后,越來越多的村民回...
2020年春節來臨之即,一場突如其來,始料不及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悄然來襲。1月27日,通山縣司法局召開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記者劉玉關圖為導演葛馳飛圖為紀錄片《木雕熊》拍攝現場6月9日,國際檔案日。一次回通城采風,他聽聞通城和八百壯士的壯烈故...
3日,嘉魚縣陸溪鎮界石村鴨兒湖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龔木前在野藕基地進行生產自救。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紅菊通訊員來紅安...
人物名片:市政協委員、湖北民聯醫藥公司董事長咸寧網訊記者李嘉、通訊員熊師軍報道:“公司正著手組建民聯醫藥企業集團,目...
咸寧網訊記者馬麗婭、特約記者李星、通訊員許姣、陳少杰報道:“曾經,我們村是遠近聞名的‘問題村’,村集體領導矛盾頻出、...
馬橋鎮是我市有名的歷史文化名鎮,歷史底蘊深厚,出現了錢亦石等膾炙人口的歷史人物,王家畈學堂等古建筑。”馬橋鎮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