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娛 >> 心靈驛站 >> 正文

用前沿科技尋找歷史答案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3-12-21 16:24

如今的考古已經是一門由眾多學科共同支撐起來的高科技工作:分子生物學的DNA解析、計算機的模擬重建、物理學的光譜檢測、放射性同位素檢測、化學的物質分析、地質學的地層研究……前沿技術不斷推動考古的發展。

■ 解讀遺址的歷史“紀錄片”

《我從太空考古》的作者是戰果滿滿的著名考古學家、美國亞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人類學系教授薩拉·帕卡克。本書完全打破了大眾對考古工作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

遺址并不是靜態的,在薩拉這樣的太空考古專家眼里,它們簡直像是穿越時空的電影膠片,而不僅僅是定格歷史的老照片——古老城邦的興建與破壞交替(有時還會并行),所有的痕跡都附著在遺址上,所包含的內容豐富且張力十足。專家們通過解讀分析從高空傳回的數據,盡力捕捉那些看起來頗為模糊的影像,像讀取電影膠片一樣,解讀遺址所留下的歷史“紀錄片”,進而在腦海中形成關于這些遺址的想象,在當代還原歷史中的場景和故事,無論這些遺址是完美還是殘缺。

為探明早已埋于地下的河流或隱秘的古遺址,太空考古學家會運用高空數據或太空數據來評估現代景觀,會觀察和提取衛星影像中的像素數據,進而了解地面景觀短期變化和長期變化之間的微妙差別。對考古學來說,利用衛星影像找到的一棟棟小型建筑,不只是發現遺跡那樣簡單,而是與之有關的一個個人類的發展故事被挖掘。

■ 太空考古的重要貢獻

如果給這些考古新技術排個名,太空遙感技術大概率會坐上頭把交椅。近年來全球諸多重大考古發現都有它的功勞,國內最著名的就是明長城里程的測量。雖然我們常常說“萬里長城萬里長”,但其實并不清楚其具體長度。專家通過太空中的衛星觀測數據發現,明長城的長度約為8850公里。

作為考古學的一個分支,太空考古學乍一看似乎是科幻化的,聽起來好像是我們想在火星上尋找外星人家園的證據、地外文明的箭鏃或小綠人的木乃伊,但太空考古學家其實是通過太空中的衛星,把目光重新投向地球。也就是說,太空考古學不是考古太空,而是從太空來考古地球,目的自然是進一步了解人類和人類在地球上所留下的文明。

今年10月,在太空遙感技術的幫助下,科學家繪制出這片古大陸的完整輪廓:總面積490萬平方公里,95%都淹沒在太平洋下,今天的新西蘭南北兩島只是這塊大陸的冰山一角。而這些,還只是太空考古的極少數貢獻而已。

■ 重新認識生命的進化過程

全球范圍內,究竟還有多少遺址等著我們去發現?

在我們這顆星球上,適于人類居住的土地面積約為4000萬平方千米,根據公開發表的調查結果,即便按照遺址最低的分布密度計算,推至全球,恐怕也有1200萬處遺址有待我們發現。根據這一數字,本書作者薩拉認為,全球范圍內尚待發現的考古遺址超過5000萬處,既包括大規模的聚落又包括小型的營地,既包括陸上的又包括水下的。

考古發現的規模之大、速度之快,使得人類能夠提出全新的重大問題,同時也推動我們邁入考古的黃金時代。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們在太空中有了類似于激光雷達的激光測繪系統,那么就可以測繪地球上所有被植被覆蓋的土地。這樣一來,地球表層幾乎所有遺址的分布情況都可能盡收眼中。

作為人類,我們已經在這個世界上延續了13800個世代,而在過去的5萬年里,可能有1080億人在這里生活過。因此,我們可追溯的人類活動非常多。從考古學上講,專家估計10%的地表面積已經被勘探過。也就是說,還有大約3600萬平方千米適宜居住的土地尚待勘探,而這還不包括水下沉船以及洋底、海底、湖底和河底的遺址。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想,未確認遺址的數量可能遠高于也可能遠低于這一預估。

人類歷史從遙遠的過去一路走來,文明興衰交替,許多曾經的輝煌湮沒于大自然之中,成為今天的“未知”,等待人類去發掘。如今,太空考古或可以為現代考古提供“最高能”的手段,促使我們重新解讀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也重新認識生命的進化過程。

(原載《天津日報》作者為王小柔)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由《大國之基》說開去
下一篇: 思念母親

相關新聞

  • 新書薦讀

    《60萬米高空看中國》內容簡介:本書以“一省一脈絡,一地一經緯”為主線,融入“天地人和”的理念,從太空高度、歷史角度、區...

  • 《流浪地球》里的科學故事

  • 一天并非24小時

    ”研究團隊抓住這一線索,結合大量前人的研究數據,提出日長8.6年周期性變化可能與地球液核表面赤道附近的扭轉阿爾芬波振蕩有...

  • 地球自轉變快我們要“加速”過新年了?

    身邊的天文學今年年初,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時間頻率組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表示,從2020年的年中以...

  • 市第二小學開展“保護地球愛我家園”主題教育活動

    咸寧網訊(通訊員任侃何嫻)4月22日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為增強學生保護地球、節約資源的意識,咸寧市第二小學開展了一系...

  • 當我們提到科幻 我們在談論什么

    ○周然推薦理由:本書是劉慈欣的中短篇科幻小說作品集,收錄有《流浪地球》《中國太陽》《地球大炮》《全頻帶阻塞干擾》《贍...

  • 新書薦讀

    這本書講述了人類在認識地球過程中的科學故事和文明史故事,引領我們用動態的眼光觀察世界,從而對人類自身以及人類與地球的...

  • 新書薦讀

    《顛覆:迎接第二次量子革命》內容簡介:量子信息的誕生標志著人類將從經典技術邁向量子技術新時代,俗稱第二次量子革命。

  • 金土皓:為了人類在地球更好地活下去

    生態破壞、環境惡化、全球變暖、自然災害、糧食危機、病毒瘟疫、人類戰爭、癌癥重癥等等,都是由于人類的貪婪、嗔恨、愚癡、...

  • 小行星差異大,對地球威脅各不同

    “高樓般大小”“與地球擦身而過”……近日,又一顆小行星因飛掠地球刷屏。近地小行星有3種類型據統計,目前已經發現了140多...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