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凡
晨光清透車窗時,我正用指尖摩挲著青磚茶瓶身的紋路,看國道蜿蜒成墨色絲絳。車窗外金浪翻涌,油菜花海卷起鎏金碎浪漫過阡陌,粉桃如美人簪花斜倚田壟,市茶葉協會會長劉建軍遞來的茶飲在掌心沁出微涼,瓶蓋輕啟的剎那,茶末如桂子落雪般簌簌沉入水中。恍惚間,我想起祖母的紫砂壺,她總說好茶要經三沸九轉,卻不知千年茶脈已在方寸瓶身里涅槃重生。茶湯在春日里暈開琥珀光暈,喉間暖意如古窯窯火,將鋼筋森林里積攢的倦意寸寸熨平。
茶園的綠潮涌來時,我正細數著上下浮沉的茶末。舉目四望,只見茶樹如波浪般起伏,綿延至天邊。一座瞭望塔兀立園中,拾級而上,俯瞰,茶壟縱橫交錯,宛如大地刻下的綠色詩行。新芽在枝頭探首,嫩綠欲滴,春風拂過,茶香如絲縷般飄散開來,鉆入鼻息,令人心曠神怡。幾架無人機在低空盤旋,輕盈如燕;智能灌溉的管道隱于土中,細水無聲地滋潤著茶樹根莖;一處處黃色的粘蟲板點綴其間,吸附著細密的蟲影,與不遠處的吸蟲燈箱遙相呼應。機械的轟鳴聲隱約傳來,那是采茶機在壟間穿梭,取代了昔日采茶人肩挑指捻的辛勞。有著厚重歷史底蘊的傳統產業與現代科技巧妙交融,在這里交織成一幅絕美的田園畫卷。
在青磚茶未來實踐館,一座青銅色建筑如方磚靜臥,門楣處寫著“中國青磚茶未來實踐展示館”。跟隨講解員進入館內,“大勢已至,未來已來”的余音在穹頂回蕩,恍若茶馬古道傳來的駝鈴聲,叩響千年茶脈的密匙;大廳中央的“未來方塊”令人駐足,三百六十枚模具錯落疊成青銅塔;轉角處“天下第一磚”似臥龍盤踞,重達2025斤的“天下第一磚”青磚沉淀著宋元茶人的體溫,磚面隱約浮動著茶馬互市的星圖。這塊2025斤時光的茶磚,原是天地間最厚重的書簡,記載著從松峰貢茶到國禮磚茶的文明密碼。
步入“智慧茶園”光影隧道,數字孿生技術將茶樹的生長過程投影于屏幕,根莖舒展,葉片吐綠,仿若生命在眼前呼吸。來到數字茶市,大屏幕上跳動著銷售數據,產銷情況明晰,成交價格一目了然,我不禁想,那些曾在歷史長河中四處奔忙尋找貨源與銷售渠道的茶商,若見到今日景象,會作何感想?離館時回望,整座建筑宛如正在壓制的茶磚,將歷史煙云與未來圖景層層壓緊。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儲存間、發酵和生產車間,在發酵間的墻壁上,我們看到一排排數字化顯示屏整齊排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顯示,這里的濕度與溫度正被精確調控。新技術讓青磚茶的發酵時間大幅縮短,傳統至少180天的發酵工藝,如今通過數控技術壓縮至15天,品質統一且清潔度更高。儲藏間里,茶磚碼放如山,秩序井然。講解員說:“如今全市茶園通過智能制造與現代化技術,產量提升,茶農的收益大大提高了。”
走進青磚茶產品展示館時,各式商品琳瑯滿目,傳統的青磚茶依舊硬朗方正,擺在木架上,沉穩如故;而新開發的茶品卻令人耳目一新。一塊塊茶磚拼成的茶墻,紋理如畫,散發清香;精美的茶點中摻入青磚茶粉,酥脆香甜,透著茶的芬芳;還有茶面膜、茶涼粉,甚至漢字筆畫造型的文創茶禮,件件新奇,令人愛不釋手。袋泡茶、速溶茶等新型茶飲品令人耳目一新。現在的街頭巷尾,青磚茶奶茶店漸多,辦公室里,煮茶的香氣裊裊,赤壁年輕人的生活,也因茶而多了幾分詩意。
歸途中,放下手中已空了的茶瓶,輕嗅殘留其中的桂花香,喉間泛起桂花香的回甘。這瓶穿越千年的茶湯,曾在陸羽的陶罐里沸騰,在蘇軾的竹爐上翻滾,而今化作年輕人手中的暖飲,將唐宋的月光與數字時代的星河,一同釀成琥珀色的時光。赤壁青磚茶的蹤跡從歷史深處走來,也必將在科技創新與歷史文化的雙引擎下,書寫更為壯麗的詩篇。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櫻花紅陌上的文旅蝶變
下一篇:
那條小路
萬竹要低頭”的千古名聯大城山上碧波蕩漾的槳聲驚喜了張衡造船游長江時窄時寬的富水湖面次第鋪開山水裹著一層輕紗的山在飄渺...
蘋果手機用戶拒接陌生FaceTime通話拒絕與陌生人共享屏幕。
就在畢業前的一兩天,三十多個同學也不愿面對這一場必須來到的別離,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都以各種方式用手機向我發來祝福,...
據了解,綏化市今年計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45萬畝,落實農業托管服務面積1400萬畝,超過耕地面積的50%,其中全程托管面積達80...
*查看文末,獲取完整版手冊下載路徑來源:網絡安全宣傳周.
近日,市場分析機構IDC發布的《中國數字化標牌市場跟蹤報告》顯示,預計2021年,中國數字標牌市場出貨量達到961.4萬臺,同比...
毛怡鳳新冠肺炎,讓武漢封城了一個多月。面對這一切,我感慨萬千,無法言表,自己唯一能做到的是,代表臥床多年的老母親,代...
有了這次的嘗試,希望赤壁青磚茶能走出國門辦展會,特別是能將展會推到“一帶一路”沿途國外俄羅斯等重要節點城市。
特約記者童金健2月12日,正月初八,隨著春節接近尾聲,赤壁市高鐵站、火車站、汽車站迎來客流新高峰,在擁擠的人流車流中,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