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
回顧咸寧的發展史,同樣是一部改革開放的歷史。正是得力于不斷改革創新、開放開發,一個名不經傳的鄂南小城發展壯大為享譽四方的“香城泉都”。
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關鍵是深化重點領域的改革。要按照既定時間表、路線圖,全力攻堅克難,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協同推進,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加快智慧政務建設,全面推行網上公開、網上審批、網上辦事和網上監督,完善聯審聯批工作機制,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活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升國有企業效益和競爭力。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等制度,探索市場化的生態補償模式。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讓農村活起來、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
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改革是開放的條件,開放是改革的外部推力。
全面激活發展新活力,必須全面提升開放水平,走立體開放開發之路。要搶抓機遇,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工作,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積極發展友好城市關系,擴大對外開放通道,著力構建“一帶一路”內陸重要節點城市,把萬里茶道源頭城市的歷史榮光發揚光大。積極開拓“一江一山”,主動承接長江經濟帶和環渤海、珠三角、港澳臺等地區的產業拓展,深化與岳陽、九江、安慶等周邊城市的合作。全面精準對接大武漢發展規劃,加快推進武咸快速通道、咸九高速、潘家灣港區通用碼頭等重點交通項目,全里推動武咸城際鐵路公交化、武咸通信同城和旅游、交通一卡通,率先與武漢實現同城化。
只要我們充分用好改革開放這一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就一定能為咸寧綠色崛起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向著現代化目標劈波斬浪、加速前進。(執筆:鄧昌爐)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在新征程中展現新作為—訪通城縣委書記熊亞平
下一篇:
決勝“三大決戰” —— 訪崇陽縣委書記杭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