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筆者來到馬港鎮金山中藥材基地,只見層層梯地繞山轉,排排貝母苗綠滿坡地……這是通城縣裕豐生態農業開發公司總經理何敏投資開發的。
何敏原是縣電影院公司職工,下崗后南下打工,成為外出“淘金”的佼佼者。手里有了錢,他決定報效桑梓、回歸創業。圍繞國家精準扶貧的戰略目標,何敏開始尋找開發項目,最后確定種植中藥材。因為中藥材基地建設不但能充分利用荒蕪的土地,而且可以安排大批農村勞力就業,風險小,收入穩定。
萬事開頭難。他首先是學技術,買了大量的中藥材種植和加工方面的書籍研讀,還到省中藥材研究所向專家拜師學藝,又在專家的推薦下,三次赴恩施學習種植技術。
選地點,定基地,最為重要。他花了幾個月時間跑遍了全縣各個村,爬了幾十座山頭,最終選定在馬港鎮金山村。這里水源佳、土質好,非常適合種植中藥材。
開春,基地開發的戰斗打響后,他就在山上安營扎寨,不僅是指揮者,還舞鋤弄鎬,挖山不止,揮汗如雨,手上打起了一個個血泡,腰累得直不起來,遍身骨頭像散了架似的,但何敏還是不愿下火線,大家都稱他為“拼命三郎”。經過半年多的艱苦奮斗,已開墾高標準的中藥材基地300余畝,將種植葛根、貝母等10多個品種的珍貴中藥材。
昨日,何敏談起他的“金山夢”:總體規劃是,主營中藥材種植加工,淡水魚類養殖及生態農業開發。第一期工程計劃投資100萬元,新建藥材基地300畝,主要種植葛根和貝母,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期工程計劃投資200萬元,從下半年開始,新開墾基地1000畝,全部種植黃柏,今冬明春完成;第三期工程計劃投資200萬元,建立藥材加工廠,購置烘干、切割、包裝等藥材加工設備。另外修建一座葛粉清洗池。五至十年內發展中藥基地1萬畝,并在基地內栽瓜果、種花草,建立綠色屏障;挖魚池、建雞舍,發展立體種養業,走生態循環路。
為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公司以高等院校,中藥材研究所為依托,進行院企強強聯合,提高產品市場核心競爭力。目前已有3名技術人員,將高薪引進專業技術人員來公司施展才華。項目建成投產后,產品暢銷國內,還出口韓國,年可創匯300萬美元。
同時,他還安排當地30名農民家門口就業,走“公司+農戶+基地”的路子,讓農民入股分紅,得到更多的實惠。
何敏的愿望是讓昔日的金山變成真正的金山,實現種、加、養、游一條龍,帶動金山、高峰、楊家等周邊3個村近千戶農民脫貧致富。(通訊員 易玲)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山黃金地農機合作社負責人陳院生
下一篇:
肖傳勝:創業在沃野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