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事公路修建工作20余年,愛崗敬業,是我市有名的高級工程師。2014年,他帶著建筑隊,把路修到了巴布亞新幾內亞(以下簡稱“巴新”),締造出讓外國人驚嘆、保證質量的“咸寧速度”。
9日,記者在湖北興達路橋股份有限公司,見到了公司副總經理李祥圣。
家鄉味道,
讓國外有家的感覺
2013年,中交三局在巴新拓展了一項海外業務——為巴新首都莫爾茲比港修建外環線。因為工程進度需要,該公司發包了23公里的路程,李祥圣所在的興達公司中標。接下來的兩年,李祥圣帶著24個咸寧兄弟,一直奮戰在巴新。
巴新地處熱帶氣候,只分雨季和旱季,面積相當于2.7個湖北版圖大小,國家落后,沒有產業,主要靠資源來換進口商品,物價高。
李祥圣他們進駐首都外環線的施工基地時,正逢旱季,每天持續高溫,還面臨著用水不足。工程組還是24小時兩班倒,勞動強度大,初來乍到,兄弟們適應不了。
如何給員工營造家一般的感覺?李祥圣想了很多辦法。
飲食上接近咸寧味道。盡管在遙遠的巴新,但是,李祥圣為了把兄弟們的伙食整出咸寧味道,在出國之前的準備中,采買了大量咸寧本地的干菜、干魚、臘肉等。甚至,怕兄弟們去國外吃不慣,細心的李祥圣還備了充足的下飯調味品“老干媽”。
“一般人在國外伙食都不適應,帶上這些家鄉味道,更能營造家的感覺。”李祥圣說。
不僅如此,為了緩解兄弟們的思鄉之情,李祥圣想為他們裝網線,及時跟家人聯系。國外的通訊費貴,1000K的網線,每年要30多萬元的費用。費用太高了,沒辦法,李祥圣就在國內為每個兄弟購買了國際套餐,以供他們想家的時候,可以跟家里暢聊。
此舉受到兄弟們贊嘆:“這些話費流量非常足夠,每個月都有剩的。”
和睦相處,讓兩國人交往甚好
巴新由于沒有產業,什么都靠進口,當地人幾乎不種菜。因此,當地菜價很貴,辣椒茄子西紅柿等要賣到三四十元一斤。
為了保證兄弟們一日三餐的蔬菜需求,李祥圣為此專門在駐地附近辟了兩畝地,撒上從咸寧帶去的蔬菜種子,拉上黑色遮陽布。辣椒、小白菜等都長出來了,附近居民時常來掐點青菜。“當地的氣候,蔬菜容易老。與其老在地里,為什么不跟附近的人分享呢?”李祥圣說。
一來二去,附近居民跟李祥圣他們相處甚好。
當地企業主體少,就業率低,本地人去當地企業做工,為的就是每天放工后的一口糧食。李祥圣的工地,也少不了要請當地人做工。當地企業給他們的酬勞是兩包餅干。在李祥圣的工地,卻有三包餅干。
不僅如此,李祥圣還經常讓食堂加班做包子饅頭,給兄弟們加餐,當地人也享受同等待遇。酬勞比當地企業高,還經常能加餐,吃上中國特色美食,因此,當地人都爭著去李祥圣的工地做工。
時間久了,大家都漸漸熟識,還經常開玩笑。
因氣候原因,加之工程中灰土多,工人每天都要洗澡。巴新的自來水貴如油,看著中國人每天都洗澡,漸漸熟識的當地人還跟李祥圣他們開玩笑:“你們每天洗澡,要把我們的自來水用光的。”
當地治安不好,時常發生搶劫,本地人經常幫助他們規避風險。只要得到消息,當地人都會第一時間通知李祥圣的駐地,注意防范,也為李祥圣他們減少了很多損失。
咸寧速度,讓外國人嘆為觀止
李祥圣帶去的隊伍,無論是技術還是設備,都讓當地人開了不少眼界。
在工程啟動前,李祥圣去巴新考察發現:當地工程機械的運力都很小,連國內的一半都不到。因工程進度需要,中國進口的車子是20噸的運載量,就連挖掘機,也是大馬力,讓當地人稀奇不已。
真正讓當地人開眼界的,是李祥圣他們的工作效率。一座山橫亙在施工線路上,幾十萬方工程,個把月就被李祥圣的工程隊搬完了。
不僅僅是這些,工程管理上,李祥圣有一套。
工地不僅設立健全的獎懲制度,每天晚上下工后,李祥圣必做的事就是開會,讓各個環節負責人匯報當天工程情況,機械設備是否充足,人員調配夠不夠,再布置第二天的工作。第二天,李祥圣還會在負責的23公里工程上進行全線巡查,土方、路基、基層、路面、附屬工程、涵洞,一個不落,晚上再繼續開會。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四個多月,這個一向自認為身體好的人,在2015年10月,突然覺得身體不對勁:腿腳不利索,也說不出話來。
李祥圣被人送去了當地的中國醫療隊進行檢查,結果讓李祥圣很意外:腦梗,需要盡快治療,不然就有腦出血的危險。
第二天,工程隊便把李祥圣送上了回國的飛機。第三天去醫院治療,醫生檢查后,說了一句話:幸虧早來了一天。
回國治療了半個月,休調半個月,李祥圣匆忙趕回了巴新,繼續投入工程中,于2015年年底提前完成了工程。興達公司因此成為了中交三局的最佳搭檔,被授予了“優秀分包商”。
當地人一直說:這來自中國咸寧的速度,讓人驚嘆。(記者 王莉)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張燕:為民興業為民忙
下一篇:
標桿創建競風流——記華潤電力湖北有限公司王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