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徐小兵赴四邑村調研集體經濟發展
縣委書記胡春雷在簰洲灣鎮花口村指導“三資”合同清理
嘉魚縣召開全縣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工作動員會
縣“三資”合同清理工作專班商討合同違規事項
牌洲灣鎮召開集體“三資”合同清理推進會
鎮級專班深入村組指導集體“三資”合同清理
邀請第三方機構對合同面積進行實地測量
群眾創作的“十謝共產黨”
新建的黨群服務中心(王家巷村)
整齊劃一的蔬菜產業大棚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組織力的重要支撐,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去年以來,嘉魚縣以村“兩委”班子換屆選舉為契機,以“三資”合同清理為切口,以作風效能建設為抓手,充分調動各級黨組織的積極性,推動集體經濟提質增效,農村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有效激發農村組織活力、產業活力和文化活力。
實踐基礎
一是支部建設的具體要求。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農村黨組織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物質基礎,是保障村級黨組織有效運轉的首要條件。去年,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將發展集體經濟作為農村黨支部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強調了發展集體經濟的政治屬性。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成為能否抓實農村黨支部和衡量履職盡責成效的關鍵因素。
二是基層群眾的殷切期盼。長期以來,由于對村級集體資源抓得不夠緊、監管不到位,集體資源賤買、賤賣現象普遍,引起黨員群眾的強烈不滿。去年以來,通過走訪調研,共征集群眾意見建議400余條,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涉及集體“三資”失監、失管、失范和村級組織服務能力缺失等問題。可以說,規范集體“三資”、發展集體經濟已成為了基層群眾的普遍共識,從而激發了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三是越來越好的發展環境。當前,全面從嚴治黨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推進,基層黨員群眾講紀律、守規矩的意識明顯增強,為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政治保障。同時,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大量的資金項目向農村傾斜,廣大農村地區迎來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此外,嘉魚縣已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改革,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全部完成。這些必然會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近年來,嘉魚縣圍繞落實省委基層黨建“整縣推進”計劃,聚焦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創新開展了基層黨建“十件實事”、“七月模式”和“紅色嘉魚·九大行動”,圓滿完成了村“兩委”班子換屆選舉,一批年富力強的能人黨員進入“兩委”班子,持續推動了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發展集體經濟提供堅強組織基礎。
主要做法
一是三級聯動,合力攻堅。嘉魚縣委始終把集體經濟發展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強化政治擔當,堅定發展決心。縣委主導。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制定《集體經濟集中攻堅》和《集體“三資”合同清理》2個方案,對全縣集體經濟發展進行全面安排和部署,縣領導分村包保,實行點對點督導,掀起發展集體經濟的強勁氣場。部門主推。由縣委組織部牽頭協調,聯合紀委、公安、農業農村等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組建了工作專班,形成“多方發力、廣泛聚力、群策群力”工作局面。鎮村主責。各鎮組建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各村成立工作組,壓實工作責任,鎮村干部深入村灣、入戶走訪,積極做好宣傳發動,營造濃厚的發展氛圍。
二是清理三資,夯實底盤。依托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三資”合同清理,盤活集體資源,攪活源頭活水。系統摸排。對全縣79個村集體資源、資產、資金進行系統摸排,聘請中介機構進行實地測繪,核準實際面積,做到情況清、底數明、數據準。解剖麻雀。將簰洲灣鎮作為縣級試點,其余鎮各選取1-2個村作為鎮級試點,率先啟動、先試先行。縣工作專班下沉到村組一線,實行現場辦公。全面推進。推廣合同收集、分類、審核、評估、認定、處置“六步工作法”,逐鎮逐村動員培訓,嚴把政策、民主、穩定“三關”,全面啟動集體“三資”合同清理,夯實集體經濟發展的大底盤。
三是拓寬路徑,多元發展。結合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規劃布局,發揮各村特色資源優勢,創新集體經濟“五型”發展模式,拓寬集體經濟發展渠道。資源開發型。通過對集體閑置或低效資源進行擴建改造,重新發包租賃,盤活資源存量,提高資源利用率。產業帶動型。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吸納農民參與,發展特色產業,增加集體經濟收入。項目支撐型。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向集體經濟傾斜,通過注入新活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服務創收型。積極搭建服務平臺,提供各類中介服務,通過有償服務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合作共贏型。鼓勵村集體與經濟組織、企業加強合作,增加集體收入。
四是強化幫扶,注入動力。進一步健全完善資金管理、部門幫扶、激勵獎勵等機制措施,為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健全機制。嚴格落實村級重大事務“四議兩公開”制度,將產業發展、資源發包、資金使用等重大事項提交村民代表大會商議討論,落實“五合一、五統一”村務公開,確保公平公正。強化幫扶。全覆蓋選派“第一書記”,開展“十進基層”、“雙千雙百”結對幫扶活動,整合項目資金2800萬元,作為集體經濟發展的專項引導資金,助力集體經濟發展。嚴明獎懲。縣財政列支500萬元,對集體經濟發展較快較好的鎮村進行獎補,將集體經濟發展納入村書記年度考核,連續三年集體經濟未實現有效突破的,對村書記進行調整。
突出成效
一是村級集體經濟實力顯著提升。一年來,通過集體“三資”合同清理,全縣集體“三資”面積由10.6萬畝增加至18.7萬畝,集體“三資”合同由1689份增加到2394份,新增集體經濟收入526萬元,今年底將突破1500萬元。全縣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增至77個,10萬元以上的村增至45個。首批試點鎮簰洲灣鎮集體經濟從去年的82萬元,猛增加到今年330萬元,其中花口村一天清收25.6萬元。
二是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顯著提升。過去,一些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黨支部領導核心作用難以發揮。通過開展集體經濟集中攻堅,村干部帶領黨員群眾清三資、謀發展、促增收,群眾對村干部刮目相看,認可度大大增強,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黨員群眾都說,發展集體經濟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舉雙手贊成!這是家庭聯產承包制以來最“大快人心的事”。
三是農村事業發展活力顯著提升。嘉魚縣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助推鄉村振興、建設美麗農村的有力抓手,不斷激活集體經濟的杠桿效應,推動農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修建道路123公里,整治村灣241個,新建村級日間照料中心11個、文化廣場25個,連續2年舉辦龍蝦節和龍舟賽,2019年春節全縣31個村舉辦了鄉村春晚,農村人氣日益高漲。
四是黨員群眾的獲得感顯著提升。隨著村級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有錢了,群眾的口袋鼓了,機耕泵站、老年人活動中心等便民設施日益完善,基層治理更加便捷高效,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空前提升。簰洲灣鎮東嶺村過去是個老大難村,干群關系緊張,年年上訪不斷,新任村支書薛興湖帶領黨員群眾全面清理“三資”,取得突出成效,得到黨員群眾的一致認可,連續5個月實現零上訪。
經驗體會
一是發展集體經濟,必須壓實政治責任。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不僅是一項經濟工作,更是一項民生工作、政治工作,必須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牢牢掌控工作領導權。嘉魚縣委始終發揮“總攬全局、調動各方”作用,縣委書記把這項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親自安排部署,親自調研督辦,有力推動了壓力下沉、責任上肩,壓實了政治責任,健全了責任鏈條。
二是發展集體經濟,必須鍛造過硬隊伍。黨員領導干部是推動黨的各項工作攻堅克難、落實落地、見行見效的第一要素,要確保發展集體經濟取得實效,必須鍛造一支過硬的農村干部隊伍。去年村“兩委”換屆選舉中,嘉魚縣創新實行村書記“一人一檔”和縣級備案管理,嚴把村書記入口關。同時,實施村干部“千人計劃”,村干部隊伍得到進一步加強。
三是發展集體經濟,必須培育優良作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特別是集體“三資”合同清理,情況復雜,歷史遺留問題多,必然會觸動少數人的利益,困難和阻力不言而喻。今年,嘉魚縣扎實開展“作風效能建設年”活動,推行“雙一工作法”,狠抓干部作風效能建設,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充分發揚求真務實的“馬真精神”,為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紀律保障。
四是發展集體經濟,必須依靠黨員群眾。發展集體經濟,充分發揮黨員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至關重要,必須以群眾答不答應、受不受益、滿不滿意為標桿。一方面,要以群眾為主體,落實“四議兩公開”,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激發內生動力,避免出現“干部干、群眾看”的現象。另一方面,要堅持集體收入集體受益原則,通過建設基礎設施、幫助繳納醫保等方式,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黨建引領興崇陽 整縣提升奔小康
下一篇:
發展高質量 環境高顏值 民生高福祉 —— 來自咸安區永安街道辦事處的報道
9月23日,新華保險“贏在新華”大型組織發展活動啟動會在北京召開。活動深入貫徹公司2019年中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圍繞隊伍抓...
1“一城為核”堅持規劃引領形成全域空間“一張圖”,把好山好水、歷史文化融入城市建設,著力打造華中地區獨具特色、充滿活力...
圖:新華保險2019年年中工作會議8月16-17日,新華保險2019年年中工作會議在合肥召開。加速構建發展競爭壁壘,科學合理編制年...
李兵王小龍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
至此,全縣8.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抓實重點、補齊短板、做強弱項,加快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
“推動北京高質量發展,要抓住五個關鍵: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減量發展是特征,綠色發展是基礎,創新發展是唯一出路,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