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饒敏、吳文謹、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星報道:2月29日,一個“發熱專線”電話,打進咸安高橋鎮衛生院,高橋街居民阮樂因低燒37.3度,他選擇第一時間上報。
鎮衛生院當即安排120專車,將阮樂接至衛生院,經查血初排,阮樂被確認為細菌感染,醫生開藥處理后,他被專車送回居家隔離。
“鄉鎮和社區不允許病人自行就診,必須由專車接送。”該鎮黨委委員吳東東介紹,發熱病人從初排到居家隔離,可以形成一個收治管理的“小”閉環。
“我們只接收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用120專車送來的病人,抽血和CT檢查30分鐘能拿出結果。”咸安定點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涂平告訴記者,按照閉環管理原則,該院逐步完善了一套收治“大”閉環流程,每個環節均由專業人員和專門車輛負責,環環相扣,無縫對接,2月5日至今,未造成1例可疑傳染源流向社會。
涂平介紹,至2月29日,該院共收治230多名新冠肺炎病人,其中有武漢接觸史的第一代病例占95%,其余為被第一代病例家庭感染的第二代病例,至今未出現第三代病例。
“閉環的形成,是咸安在市防控指揮部指導下,在實踐中的經驗累積。”咸安區副區長陳文鋼介紹,所謂閉環,就是每一個防控措施背后,都有相對應的下一步,并且能夠找到“回路”,形成循環。且循環必須完全封閉,以確保安全。
陳文鋼向記者展示了一幅類似“飛行棋”的手繪疫情防控工作閉環圖,“棋子”從社區摸排開始前進,如有發熱癥狀,由鄉鎮、辦事處的發熱門診初步排除。不能排除的轉送至定點醫院甄別,都采取核酸檢測+CT影像檢查,予以確診。確診患者入院治療后,進行兩次核酸檢測+CT影像檢查,出院后先集中康復觀察14天,再居家觀察14天,觀察期滿通過隨訪復查后,“棋子”最終回歸起點社區。同時,每個環節被排除的病例,均有“回歸通道”。
“閉環管理的作用,就是確保全流程可控,掐斷病毒流向社會的風險,實現最短時間收治、最佳效果出院、最嚴密監管。”陳文鋼說。
在“收治閉環”的同時,該區也形成了疫情防控的“信息閉環”。成立專門的信息中心,由20名干部牽頭,整合公安、醫院、疾控等多個此前未能“互通”的平臺,讓信息流變得更通暢。所有信息從過去的“主動索要”,升級為“直接推送”,不僅為指揮部提供了決策參考,也為專家組提供了宏觀數據支持。
編輯:hefan
上一篇:
【聚焦戰“疫”一線的黨員志愿者③】“三無”小區怎樣守?
下一篇:
【聚焦戰“疫”一線的黨員志愿者②】物業小區如何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