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6月7日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童雁)6月9日是第十五個國際檔案日。6月7日上午,湖北省檔案館花山新館舉行“檔案新技術·新成果·新機遇交流活動”,活動上發布消息,中國檔案學會、湖北省檔案館擬在花山新館創辦湖北東湖檔案科技園,聚集一批有實力的研發機構和市場主體,打造區域性檔案行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全國檔案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
檔案新技術交流活動啟動現場。記者萬建輝 攝
交流活動由中國檔案學會、湖北省檔案館聯合舉辦,將持續3天,來自全國的108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攜檔案新技術、產品參加交流展示,涉及數字檔案館系統建設、檔案資源安全備份、紙質檔案等離子去酸、人工智能在輔助鑒定領域應用技術、云網融合賦能數字檔案科技創新技術等檔案最新技術。
檔案新技術交流現場。記者萬建輝 攝
據介紹,為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科技強省建設的決策部署,中國檔案學會、湖北省檔案館擬聯合籌建湖北東湖檔案科技園,園區建筑面積約10000平方米,包含創新技術研發區、創新技術演示區、創新成果展示區、技術成果轉化區等4個專區,擬今年7月底完成科技園整體方案設計,10月底前完成入駐企業審核和簽約,12月底前檔案科技園正式開園。
檔案存取機器人抓取檔案。記者萬建輝 攝
記者在交流活動現場看到,上海一家科技公司將存取檔案機器人搬到攤位,發出指令,機器人揚起手臂,伸到檔案夾前抓取其中一個檔案盒,然后將檔案送到另外一處檔案夾,推送到其中一個夾層,整個過程有條不紊且精準無誤。
檔案機器人存放檔案。記者萬建輝 攝
杭州一家公司展示了全對稱分布式存儲服務器設備,外形如同一個放大、壓扁了的臺式電腦機箱,該服務器可提供高性能文件存儲服務,用于檔案館等單位的海量數據存儲,可提供百億級的文件數量支持和數百GB的訪問寬帶。另一家杭州科技企業則把他們研發的系列紙張脫酸設備搬到了活動現場,他們擁有單頁紙張的潤霧脫酸技術,也有整冊書滲潤脫酸技術,可應用于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里的圖書、古籍、字畫、經卷、票證的脫酸保護工作。
在檔案技術創新機構登臺推介新技術產品環節,有企業負責人的設問引發臺下聽眾腦洞思索:未來檔案會以何種形式存在?未來檔案會存在哪里?他回答,可能無處不在,也可能完全不存在,又或許通過某種方式存儲于每個人的大腦深處。
編輯:yangwei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