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婧 張輝
“去年我提出的建議得到了積極答復,很多建議已成為現實,這讓我深受鼓舞。”
1月12日,省人大代表、湖北宜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黃志亮說,今年他將繼續聚焦促進宜昌產業轉型升級提出建議。
宜昌,習近平總書記對長江大保護的“立規之地”,這里記錄著一場重大轉型、共護長江行動的開始。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首站宜昌。在這里,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立下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規矩。
飲著長江水長大、守護凈水東流。一屆又一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內求索破解轉型發展難題,一年又一年以議案、建議、提案等方式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黃志亮親歷著、見證著。
2024年,宜昌經濟總量突破6000億元,4年連跨兩個千億臺階。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湖北,肯定湖北是“靠內部轉型、高質量發展實現的增長”。
一份代表聯名建議
繪制宜昌轉型升級的“底圖”
2024年11月7日,秋日暖陽下,宜昌市濱江公園燈塔廣場風景宜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攝)
2019年,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由陶良虎、向克壽、張濟平等7名省十三屆人大代表聯名提出的第20190049號建議被列為重點建議。
“全力支持宜昌打造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與動能轉換示范區,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轉型升級與動能轉換路徑。”建議擲地有聲。
當時,化工產業是宜昌第一個產值超過千億元的支柱產業,沿江化工企業多達134家,當地正在以壯士斷腕的魄力進行“關改搬轉”,以致2017年GDP增速大幅下滑。
建議為宜昌轉型發展繪制了“底圖”:在完成長江岸線資源整治和沿江化工企業關停及搬遷任務基礎上,打造一條沿江生態景觀廊道和綠色生態修復示范帶,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高端化工產業兩大重點集聚產業發展示范區,及分工明確、特色鮮明的八大產業園,各縣市區N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
“我們邀請相關領域專家一同前往企業調研、走訪職能部門,聽取沿江化工企業、專家學者、黨政干部、沿線群眾等的意見建議,最終形成了這份建議案。”第一建議人陶良虎回憶說,建議以宜昌為示范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轉型升級與動能轉換路徑,支撐引領湖北乃至整個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湖北省作出決策,全面打響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制定評估辦法細化為沿江企業“關改搬轉”、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等15個專項工作方案。
省發改委全力協助宜昌市爭取猇亭等4個化工類園區納入國家級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并成功爭取國家補助資金5.9億元;省商務廳指導宜昌市制定湖北自貿區宜昌片區實施方案,確定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編制產業發展規劃,推進宜昌市產業轉型升級和動能轉換平臺建設……
2021年,我省成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生態保護領導小組,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同時,組建長江大保護省指揮部和專項戰役指揮部,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持續發力。
3年多時間,擁有1061公里長江干線的湖北,417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沿江一公里范圍內118家化工企業全部“清零”,騰退岸線149.8公里,長江岸灘岸線生態復綠856萬平方米。
2024年,隨著生命健康產業跨過千億門檻,宜昌已形成現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裝備、生命健康三大千億產業,與大數據及算力、文化旅游,共同構建起“3+2”主導產業格局。
代表委員逐“綠”向“新”
“很高興看到建議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2024年11月28日,總投資18億元的宜化氯堿新能源項目建設工地塔吊林立,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攝)
《關于支持宜昌建設世界一流的電子化學品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制造業基地的建議》《關于加強綠色智能船舶、氫能產業鏈建設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的建議》《推動“科技—產業—人才”良性循環 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制造業創新發展》《關于推進我省總磷污染有效治理 促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建議》……
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鐫刻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逐“綠”向“新”的清晰步伐。近千件議案、建議、提案,只為綠色轉型。
去年5月,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建設推進會舉行,省人大代表、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楊簡參加了活動。他說:“很高興看到建議正一步步成為現實,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
2023年,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他提出《關于加快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打造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健康服務體系新樣板的建議》。建議寫道:“宜昌有建設區域醫療中心的先決條件和現實基礎,在宜昌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在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的同時,將擴大生物醫藥產業鏈、價值鏈,放大產業優勢,輻射帶動宜荊荊都市圈進一步做綠產業。”
如今在宜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新增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品種11個,總數達到51個、全省第一,2024年生命健康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元。
省政協委員、宜昌市商務局局長覃揚波長期關注長江綠色航道,她提出的《關于推動“電化長江” 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建議》被列為省政協2024年度好提案。
她建議,依托興發、宜化等磷化工龍頭企業優質的化工基礎,大力發展鋰、氨、氫等能源動力產業,推動國家級新能源電池產業集聚;以三峽集團、寧德時代、長江電力等企業的合作為牽引,延展船舶制造產業鏈條,推動建設新能源船舶制造中心。
“事實上,湖北在探索‘電化長江’上已經有許多探索,沿江多地積極開展試點示范,已建成并運行純電、氫燃料、LNG等多艘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船舶。”覃揚波說,建議答復將進一步支持荊門、襄陽、宜昌合力創建荊襄宜國家級動力儲能電池先進制造產業集群等措施正在研究開展。“我希望通過我的建言助一把力,讓長江經濟帶鑄就綠色繁榮新未來。”
連續3年重點督辦一個議題
代表委員調研跟進、現場檢查
2024年12月23日,宜都化工園,宜化楚星整體升級改造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項目年回收有效磷可達3500噸。(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通訊員 黎文來 攝)
如今,磷系新能源材料已成為我省磷化工產業轉型的發展方向。然而,其副產物磷石膏的綜合利用卻是一項世界性難題。2020年,全省磷石膏綜合利用率僅為29%。
“磷石膏若處理不當,其內含的可溶性雜質還將污染土壤和水系等,嚴重制約磷化工產業轉型升級。”黃志亮說。
《關于支持磷石膏建材制品在建筑領域推廣應用的建議》《關于拓寬磷石膏綜合治理利用渠道的建議》《關于強化磷石膏推廣應用出臺考核辦法的建議》《關于支持加快磷石膏綜合利用 促進湖北磷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黃志亮、汪少華、龔麗、梁永等兩屆人大代表,覃揚波、婁筱叮、杜耘等政協委員多次建議,堅持綠色化轉型、高端化發展,推動磷化工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連續3年重點督辦磷石膏污染防治和綜合利用領域人大代表建議:2022年聚焦磷石膏在建筑領域的綜合利用,2023年進一步拓寬磷石膏綜合利用渠道,2024年著重拓寬磷石膏在交通領域的綜合利用。
省政協副主席聚焦“磷石膏清潔利用技術及應用,推動節能降耗與低碳發展”進行專題調研,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
前往貴州、云南等地學習經驗,深入涉磷企業、工業園區掌握一手資料,調研跟進、現場檢驗,收集意見、列出清單,各級人大常委會、政府職能部門、政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為了同一個議題四處奔走,破解轉型發展難題,守好發展和生態底線。
2021年12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強磷石膏綜合治理促進磷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全省磷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磷石膏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程、磷石膏綜合利用產品推廣應用工作方案等政策相繼出臺。
2022年,我省1663萬噸磷石膏應用于建筑建材領域。2024年,京港澳高速湖北改擴建工程項目第一合同段,磷石膏在我省首次用于高等級公路鋪筑。宜昌、荊門開展磷石膏用于生態修復項目試點……一條磷石膏應用于建筑建材、道路交通、生態修復“三駕馬車”的新路子由此蹚出。
2024年1月至10月,全省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到62.92%,年底將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預計到2025年底,新產生的磷石膏將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
“在磷石膏變廢為寶的建議辦理上,我看到了湖北刀刃向內的決心,將為我省打造國家級磷化工產業集群奠定堅實基礎。”黃志亮說。
人民的呼聲被寫進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各方努力讓建議轉化為發展成果——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在荊楚大地正化作美好現實。
詳見1月14日湖北日報一版、八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湖北省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漢開幕
下一篇:
近年來,崇陽縣依托幕阜山綠色產業帶資源和鄉村資源,整體打造特色鄉村旅游公園,已建成天城茅井養生小鎮、銅鐘野櫻花天堂小...
糧食安全形勢總體向好,物價運行平穩,基礎設施投資恢復經濟運行總體處于恢復發展期核心閱讀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
同時,張娟文代表認為,鄉村有了產業支持,農民就業就有了方向, “三農”發展終極目標,就是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
第四產業未來已來,愿《第四產業》揚起一面思想的風帆,帶我們一起駛向數據業的星辰大海。
市領導楊良鋒、吳剛、吳曉波、李麗、熊享濤,咸寧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夏福卿出席會議。
俯瞰咸寧大地,產業發展熱潮涌動。
咸寧網訊記者姜明助報道:11月9日,全市產業發展專題會議召開。市發改委、市經信局等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杜軍華代表說,要持續加大數字化轉型和技術改造提升力度,在夯實產業基礎的同時積極探索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徑,做好產業轉型升...
19.4:46.5:34.1,這是2010年我市一、二、三產業的比例。 17.5:49:33.5,這是2015年我市一、二、三產業的比例。 五年間...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饒紅斌報道:13日至15日,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考察團在我市考察。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小強與中心主任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