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鉆豆腐為蘄春當地的一道民間名菜,深受當地人喜歡。
我第一次在餐桌上看到這道菜,很為之驚嘆:燉得松軟的豆腐里,露出一條泥鰍尾巴,這樣的菜品我從來沒有見到過。
經長輩介紹,原來,這道菜的制作方法也比較特殊。
取小指粗的黃色活泥鰍,在清水中養一二天,讓它們將腹內臟物吐凈。然后將鍋置火上燒熱,放上香油、蔥花、姜米等佐料,把鮮嫩豆腐整塊放入,再放入泥鰍,用文火慢燒。
泥鰍在鍋里受熱,就會往清涼的豆腐里鉆,直到把豆腐搗爛。待到泥鰍不鉆不動,豆腐呼呼作響時,加大火力,放入適量豬油、醬油、精鹽、蒜泥、白醋等調料,翻身燜一會,起鍋時放點蔥花即成。
這樣的做法在民間還有一個寓意。在蘄春民間,泥鰍因為身體滑溜,不好抓,老百姓視其為奸猾的代表。因此,泥鰍鉆豆腐又叫做“貂蟬豆腐”。民眾以泥鰍比喻奸猾的董卓。泥鰍在熱湯中急得無處藏身,鉆入冷豆腐中,結果還是逃脫不了被烹煮的命運。恰如王允獻貂蟬,使出美人計一般。不過,當地老人表示:這典故的出處已不可考。
不過,泥鰍鉆豆腐的起源地據說是在河南周口圈神廟街,說是一個叫邢文明的漁民,以捕撈魚蝦為生,他在捕魚的時候,卻常常捕到一些泥鰍,往往較大的泥鰍賣掉后,剩下的小的無人問津,每次只好帶回家里自已烹食。
有一次,他為調劑口味翻翻花樣,索性把小泥鰍在家放水盆里吐凈了泥,并從街上買回一些豆腐和蔥、姜等調味佐料,因泥鰍小不易拾掇,便撈放鍋內蓋上鍋,用姜蒜同豆腐一起煮。待煮后揭蓋看時,發現小泥鰍都鉆進豆腐中去了,只是尾巴留于外。此法很快便在當地民間傳開,菜名則名為“泥鰍鉆豆腐”。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廚師也對菜品進行了改進,成為筵席飲宴上的名菜。
聽當地大廚介紹,這道菜的制作要注意幾個方面:泥鰍要提前幾天放到清水里清腸,選用嫩豆腐。再就是,烹煮的時候火不要太大,否則泥鰍還沒鉆入豆腐就被燙死了,失了味道的鮮嫩。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糯米腸
下一篇:
鄂南美食之嘉魚篇 餐中王者魚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