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化 >> 文藝作品 >> 書法 >> 正文

組圖:古稀老人的紅色情懷

來源:咸寧日報 時間:2009-04-03 09:12

人物檔案
  饒邦炎,又名饒邦權,男,漢族,1935年11月出生,赤壁市新店鎮望夫山村人。高中文化,經濟師,高級政工師,1956年5月入黨,1958年10月參加工作。先后任茶庵公社黨委書記,蒲圻縣(市)水產局局長,蒲圻市農委副主任。現任望夫山革命紀念地老區促進會會長。

 

紅軍故事講不完

 

紅軍烈士碑林生機盎然

 

守護紅軍墓

 

望夫山變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搜集整理紅軍遺物

 

碑文凝聚老人心血

 

  歲月如歌。饒邦炎的歲月,是一首值得尊敬的贊歌。
  1987年,從赤壁市新店鎮走出去的老紅軍李平回到故鄉,特地抽空來到望夫山。老人看到當年浴血奮戰的地方,想修建一座紀念碑。陪同的饒邦炎當即表示:一定盡力辦好這件事。
  1995年從原蒲圻市農委副主任崗位上退休的饒邦炎,憑借著一份堅韌與踏實,開始了跋涉之路。雖然這一路充滿艱辛與孤寂,但是,聽著望夫山革命故事長大的饒邦炎,親人中就有紅軍烈士,自小就對紅軍一直懷有不尋常的敬仰之情,他深深地愛著這片灑滿革命火種的土地。
  沒有路,他就親自上山勘探;沒有錢,他四處籌款。求資金、求史料、求墨寶、求指教……這一堅持,就是14年。饒邦炎守著那一個信念,寒來暑往,跋山涉水,用自己的行動書寫著信念和諾言。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01年紅軍碑林正式動工。2004年9月,首期工程竣工,并免費對外開放。從烈士碑林到如今的秋收暴動紀念館、望夫山莊、文物室,望夫山已從當初的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的荒郊野嶺發展成為今天遠近聞名的紅色景點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退休至今,他很少有時間休息,周一到周五,他都在外奔走籌款。雙休日,他就來到紀念地,處理一些事務。盡管累,盡管苦,還有人不理解,饒邦炎卻說:“人生在世,應該做一點有益的事情。修建烈士碑林,主要是為了弘揚烈士精神,為后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隨著革命紀念地各項設施的逐步完善,山上的一切成了他最難舍的情懷。
  他溫和,他堅定,他充實。為了重建望夫山革命紀念地,饒邦炎共籌集捐款120萬元,其中他個人捐款3.7萬元。但這些還遠遠沒有結束。望夫山的綠化、建設電動抽水基站、修建直達107國道的公路、把望夫山革命紀念地打造成集憑吊先烈、觀光旅游的風景區……這一連串的設想,將伴隨著已經74歲的饒邦炎繼續堅定地走下去。
  他依然在籌集資金用于紀念地設施的完善,依然行走在這條傳承紅色精神的路上。對于未來,饒邦炎說,除非我走不動了,否則紀念地的工作永不停歇。因為在他心中一直夢想著:在一個初春的時節,微風吹綠了大江兩岸,芳草碧連天,前來望夫山革命紀念地憑吊革命先烈的人們,走在彎彎的山路上,看見的是那遍地孕育的希望。

 

  傳承紅色精神

 

  望夫山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和豐富的紅色文化內涵。這里曾是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的重要聯絡要塞。28位革命烈士在此英勇獻身。
  3月26日,記者來到位于赤壁市新店鎮的望夫山革命紀念地。沿著山間小路拾級而上,一座聳立于茂林修竹、奇石峭壁間的紅軍烈士碑林紀念園映入眼簾,205塊石碑安放在這個烈士碑林中。碑林氣勢恢宏,共分為紀念牌坊、緬懷碑廊、名人題字、邑員吟碣、鄉人祭題等幾大部分,石碑上鐫刻著28位紅軍烈士的生平和一些緬懷的詩文。
  每經過一個石碑,饒邦炎都如數家珍般地講解這塊石碑的由來以及這些文字背后的故事。當講到紅軍烈士的英勇事跡時,他總是揚起手來,眼神越過石碑上的文字,顯得激情軒昂。
  紅軍烈士碑林紀念園只是整個革命紀念地的一部分。這里還有鄂南秋收暴動紀念館、文物室、圖書室、望夫山莊等幾部分。站在山頂上的凌煙閣向下俯瞰整個紀念地,整齊的石碑依次排開,紫羅蘭、桃花在其間競相開放,顯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家住赤壁的謝桂生老人一大早就帶著家人來到紀念地憑吊,看到紀念地初具規模,充滿生機,她連聲說:“這個紀念地建得太好了,饒老為了這個紀念地付出了很多心血,太不容易了。”
  就是這座被饒邦炎打理得井井有條的革命紀念地,2005年被列入赤壁市黨員教育基地,2007年成為咸寧市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如今,這里每天都有人來憑吊,清明時節人們接踵而來,這些在告訴世人:我們感恩這個時代,我們不會,也不能忘記那些為國捐軀的先烈們!

 

  記者手記
  3月26日,陰,望夫山革命紀念地。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正向前來憑吊的人們講解著那些石碑背后的人和事。
  臨近清明節,來革命紀念地參觀、憑吊的人士比較多。大家圍在老人身邊,聽他講述那些過去的故事。老人的故事也隨著這些記憶而漸次展開。
  他叫饒邦炎,望夫山革命紀念地的創建人。
  14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受一位老紅軍的囑托修建這一處紀念地。因為責任和諾言,他用了14年時間籌資120萬元,建成了“望夫山革命紀念地”。而他自己,也把那些激情歲月與對先烈的深深緬懷播撒在了這塊革命熱土上。(咸寧日報記者 張大樂/圖 周洪/文  通訊員 洪強 葉國平)


作者:lijie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組圖:盛開的雙合蓮
下一篇: 組圖:通山寶石村老屋印象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