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李文鋒在咸寧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作工作報告
2024年,全市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做深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全市法院受理案件54273件,結案51943件。其中,市中院受理案件5428件,結案5197件。全市法院審判質效指標全部進入或優于最高人民法院設定的合理區間,總體指標達標率100%,位居全省法院前列。
一、扛牢政治責任,以公平正義助力平安咸寧建設
依法懲治刑事犯罪。審結刑事案件3257件,判處罪犯4039人。嚴懲嚴重暴力犯罪,審結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等犯罪案件188件157人。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審結涉惡案件3件24人。積極參與禁毒斗爭,審結涉毒案件133件157人。嚴懲電信網絡詐騙,審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596件510人。堅持行賄受賄一起查,審結職務犯罪案件72件58人、行賄犯罪案件17件21人。依法審理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原主教練李鐵等人足球領域系列腐敗案,李鐵案庭審被首席大法官張軍作為落實“以庭審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范本向全國法院推介。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審結房屋買賣、建設工程等糾紛案件1871件,推進31個“問題樓盤”糾紛處置,安置購房戶4212戶,防范化解房地產領域風險。審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等犯罪案件20件,審結金融借款、民間借貸等糾紛案件8001件,防范化解金融領域風險。開展“平安咸寧全域提升”活動和“治理重復信訪 化解信訪積案”專項行動,堅持將涉法涉訴信訪作為兩級法院“一把手”工程,召開專題調度會13次,辦結信訪案件591件,推動涉訴信訪從“有信必復”程序性回復向“案結事了”實質性化解轉變。
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堅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深度分析全市縣鄉兩級萬人成訟情況,連續兩年聯合市委平安辦發布全市萬人成訟白皮書。與市委政法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全市重點領域訴源治理 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的實施方案》,推動建立全市訴源治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積極融入、推進基層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體化運行,全域打造“楓橋式人民法庭”,經驗做法獲評湖北法院首屆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微創新”案例。針對案件審理中發現的普遍性、苗頭性問題,發出司法建議75份,反饋率100%,連續兩年入選全省法院十大優秀司法建議。
二、融入中心大局,以擔當作為護航經濟社會發展
促進營商環境優化。踐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審結涉企糾紛案件14246件。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升級行動”,全面落實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將司法活動對市場主體生產經營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支持有挽救價值的企業進行市場化重整,辦結破產案件115件,協調籌措資金6.1億元,化解債務51.6億元,盤活資產19.4億元,安置分流職工776人。深化審判機制“小切口”改革,4個改革項目成功入選全省法治化營商環境先行試點名單,試點地區占比位居全省中院轄區第一。咸安法院出臺全省首個“涉訴雙免保”制度。推行知識產權一審案件集中管轄,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273件。深化“岳九咸”跨區域知識產權合作機制,聯合發布知識產權行政司法保護典型案例30個。通城法院以“三點切入”構建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網,經驗做法被《湖北省優化營商環境簡報》推介。聯合市工商聯常態化開展“送法進商會”“送法進企業”等活動,收集意見建議11條,提供企業經營風險提示和法律參考意見44條。
助力法治政府建設。審結行政訴訟案件642件,審查行政非訴執行案件335件。深化府院良性互動,聯合市政府印發《關于建立行政爭議預防化解府院聯動三項工作機制實施方案》,建立重大行政行為事前研判、重大行政案件協調化解、行政執法司法同堂培訓“三項機制”,促進依法行政與公正司法“雙提升”。推動成立行政爭議調解委員會,實現入駐市縣兩級人民調解中心全覆蓋。大力推動行政機關“一把手”出庭應訴工作,聯合市委依法治市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的通知》,全市基層法院一審行政訴訟案件行政機關“一把手”出庭應訴率達92.4%,基本實現了“應出盡出”。楊軍市長親自出庭應訴,是全省地級市首例,獲評全省法院優秀庭審。22名全國、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咸專題視察行政審判工作,給予了積極評價。
筑牢綠色發展屏障。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發揮行政審判監督預防、刑事審判懲治教育、民事審判救濟修復功能,依法審結環境資源案件122件,判決生態環境修復金31萬元,增殖放流魚苗337.4萬尾。服務大健康產業發展,審結涉生物醫藥、康養旅游等領域案件80件。咸寧、黃石兩地7家單位共同簽署《富水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司法審判協作框架協議》,設立富水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司法協作保護基地,共同守護富水流域生態環境。赤壁“法檢”兩院聯合設立黃蓋湖濕地生態環境保護法治教育基地,為候鳥棲息地提供司法保護。加強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5篇學術論文在長江大保護司法論壇獲獎,其中一等獎1篇、二等獎2篇。
三、站穩人民立場,以務實舉措回應群眾關注關切
用心用情守護民生福祉。審結危害食品藥品安全、危險駕駛等犯罪案件790件850人,維護人民群眾舌尖上、出行中的安全。審結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涉民生案件168件,審結勞動爭議、勞務報酬案件891件,守好百姓“看病錢”“救命錢”“血汗錢”。妥善審結婚姻繼承、贍養撫養等家事案件4657件,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家庭教育指導令、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卡843份。堅持“當賠則賠、應助盡助”原則,審結國家賠償案件11件,為98名困難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金296萬元,依法減免訴訟費473萬元。市中院在全省法院國家賠償審判暨司法救助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交流。
常態長效兌現勝訴權益。執結案件13354件,執行到位金額19.1億元。加強高效聯動破解“查人找物”難題,與市公安局等單位建立執行聯動工作機制,實行“365天+24小時”值班制度,推動“執行110”實質化運行。限制高消費5495人次,拘傳、拘留2111人次,移送涉嫌拒執犯罪27人。開展“荊楚雷霆2024”涉民生案件專項執行行動,線上直播11場次,53.4萬網友在線親歷見證、點贊助威,執行到位811.3萬元。推動保全工作向前延伸,在全省法院率先建立財產保全服務中心,實現保全申請、保全裁定、保全實施、保全結果告知一站式集約高效辦理,有效促推“以保促調、以保促執”。全市法院執行到位率49.6%,居全省法院第2位。
全心全意優化訴訟服務。樹牢“如我在訴”理念,運用人民法院在線服務等智慧訴訟服務平臺,辦理網上立案7253件、網上繳費2.4萬件、電子送達16.3萬件。鞏固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成果,探索“訴前鑒定+訴前調解”融合工作模式,充分發揮進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715個特邀調解組織、971名特邀調解員的作用,委派、委托調解案件12633件,調解成功7284件。完善民事案件繁簡分流機制,制定出臺《關于加強小額訴訟程序適用的規定》,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民事案件9975件,切實減輕當事人訴累。持續夯實基層基礎,通過“大腳板+信息化”,激活“庭室站點”訴訟服務網絡功能,暢通司法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四、深化改革創新,以精準管理激發司法審判效能
加強審判質效管理。持續推進均衡結案,綜合結案率達95.7%,創2015年施行立案登記制以來最好成績。全市法院均衡結案工作格局已經形成,均衡結案理念深入人心,辦案效率低下、“前松后緊”現象得到根本扭轉。建立“每月研判+雙月會商+季度調度+年度考核”工作機制,常態化分析研判司法審判數據,案件質效指標呈穩步向好態勢。最高人民法院設定的18項審判質效指標中,全市法院有11個指標優于合理區間、7個位于合理區間。
推動司法責任落實。堅持將管案與管人相結合,市中院直接對基層法院54名員額法官辦案質效問題重點談話提醒,將8名員額法官納入重點管理。壓實院庭長辦案和監管雙重責任,院庭長辦理案件27198件,閱核案件30912件。充分發揮審判委員會、專業法官會議對重大疑難案件的定案把關和參謀咨詢作用,集中討論案件1348件,推進裁判尺度和標準統一。
深化智慧法院建設。開展“智慧法院應用提升年”活動,在全省法院智能化建設成果應用優秀能手和優秀案例比武中,榮獲“雙十佳”獎項。全面推行全流程無紙化辦公辦案,平均結案時間50.2天,同比縮短28.7天。加強“鄉村e法官”推廣、擴面工作,基本實現全市鎮村兩級綜治中心全覆蓋,入選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成果展。持續鞏固人民法庭規范化建設成果,自主研發全省首個人民法庭工作管理平臺,初步形成了全市人民法庭精細化、動態化、實時化的管理模式。創新打造智慧法院“咸小蜂”運維模式,作為全省唯一案例入選《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2024)》。
五、聚焦強基固本,以嚴管厚愛鍛造過硬法院鐵軍
旗幟鮮明講政治。始終堅持黨對法院工作的絕對領導,嚴格執行“第一議題”制度,扎實推進政治生態分析研判工作。充分運用理論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政治輪訓等形式,教育引導干警善于從政治上看、精于從法治上辦。認真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和省委實施細則,嚴格落實請示報告制度,主動向市委、市委政法委及上級法院請示報告重大事項93次,確保法院工作正確政治方向。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妥善處置網絡輿情,堅決維護司法領域意識形態安全。
提升能力強業務。堅持實戰實用實效導向,組織干警參加各類培訓5310人次。對基層法庭干警高看一眼、厚愛三分,連續三年舉辦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庭長示范班。開展全市法院首屆公文寫作比賽、青年干警辯論賽、裁判文書寫作技能大賽等“崗位練兵”活動,激勵干警以賽促學、以學提能。全市法院2名干警獲評全省法院調研工作成績突出個人,1篇裁判文書獲評全省法院優秀裁判文書,1個案例入選《中國法院2024年度案例》,5個案例入選人民法院案例庫。
持之以恒嚴紀律。推動黨組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市中院黨組研究黨風廉政建設工作15次。連續三年在春節前進行“廉政家訪”、春節后首周開展紀律作風教育整訓,做到了全員覆蓋。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和以案為鑒警示教育,持續推進清廉法院建設,兩級法院黨組書記、支部書記講專題黨課106次。常態化開展審務督察、司法巡查、“一案雙查”,發現突出問題77個,追責問責136人次,其中運用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和處理134人次,倒逼干警規范司法行為、改進司法作風。嚴格執行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有問必錄、應報盡報”正成為行動自覺,干警主動填報“有情況”信息10376條,同比增長4.1倍。
高度自覺重監督。主動接受人大監督,真誠接受政協民主監督。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工作、調研座談、旁聽庭審、見證執行502人次,辦復代表意見建議、委員提案23件。自覺接受紀委監委監督,支持配合駐院紀檢監察組履職。依法接受法律監督,認真辦理抗訴案件、檢察建議,聯合檢察機關建立交流會商機制,共同維護司法公正。廣泛接受社會監督,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3022件。深入開展“政法單位政法干警群眾評”活動,辦理并回復“咸評政法”平臺交辦問題線索239條,答復率100%。
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全市法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堅持第一屬性,以更強信念答好“政治忠誠卷”。
二是堅持首要任務,以更大擔當答好“服務大局卷”。
三是堅持根本宗旨,以更實舉措答好“司法為民卷”。
四是堅持改革創新,以更優管理答好“提質增效卷”。
五是堅持從嚴治院,以更高標準答好“隊伍建設卷”。
新年伊始,揚帆進發。全市法院將在市委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下,認真落實本次大會決議,錨定“爭先進位、走在前列”目標不動搖,鼓足干勁、奮發進取,為加快打造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咸寧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李文鋒)
編輯: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履職盡責擔使命 砥礪奮進啟新程 —— 咸寧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解讀
要抓好整改落實,加強統籌配合,在落實《決定》各項要求中唱好“大合唱”,用好用足法庭力量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
在黃紅元的帶領下,沙堆鎮人民法庭全體工作人員積極傳承創新“楓橋經驗”,扎根鄉村基層,助力鄉村振興,維護公平正義、守護...
新的一年,全市法院將在市委堅強領導、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下,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團結奮斗,為加...
服務“共同締造”扎實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創新和強化對審判權的有效監督深入推進執行領域突出問...
今年來,通城縣法院扎實開展人民法庭規范化建設,在轄區所有法庭開通立案服務,切實打通了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自推廣法...
省法院推薦24名年輕干部交流擔任中基層法院院領導,全省法院786名“80后”年輕干部走上各層級領導崗位。
近年來,嘉魚法院積極推進法院文化建設,堅持以書育人、以文化人,圍繞“建設學習型法院、培養學習型干警”的目標,不斷強化...
各人民法庭在開展“法治夜校”時,還聯合當地司法所、派出所、調解組織、學校等,積極邀請村干部、人民調解員、基層工作者共...
新的一年,全市法院將在市委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加快打造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
據了解,在實施全民閱讀活動中,我市針對機關職工、市(村)民、師生、游客、企業職工等不同人群,著力打造書香咸寧、書香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