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翰左手《牡丹圖》
來源:中國文物信息網
時間:2008-07-31 10:46
高鳳翰(1683-1748),字西園,號南村,晚號南阜老人,山東膠縣(今膠州市)人。其善畫能詩,工書法,篆刻,可以說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其愛硯成癖,一生藏硯多至1000余方,且皆自銘,大半手琢。由此可知,他又是一個很執著的人。其晚年(1737年)右臂病疾,改以左手作書畫,筆力仍然蒼勁,更充分顯示出他驚人的毅力。像過去很多的讀書人一樣,他也走過為官之路,小有官運,曾任安徽歙縣縣丞,績溪縣令等職。后去官,長期僑居江蘇揚州一帶靠賣畫為生,并在那里出了名,成為揚州畫派主要成員之一。書畫論家贊其畫“不拘于法,純以氣勝,奇逸得天趣”,贊其書法“圓勁飛動”。山東高密市博物館藏有一幅高鳳翰左手創作的《牡丹圖》,該圖為紙本,設色,縱10厘米,橫52厘米。上畫石和牡丹(見圖)。從圖中高鳳翰的題記中可以得知,此畫作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是其返回山東老家以后,為家住高密的一位親戚祝壽所作的一幅畫。時年高鳳翰63歲。
在這幅畫中,作者以石象征“長壽”,與牡丹配合,寓意“富貴長壽”,是民間較常用的吉祥圖案。此畫構圖雖簡單,卻巧妙地利用了繪畫中的透視法則,以靜映動,以深托遠,盡顯距離的美感,使有限的空間,充滿無限的張力。紅白兩色牡丹花,一采用沒骨畫法,一采用墨線勾勒,既增加了筆墨情趣,又形成鮮明對比,觀之,光艷奪目,就連濃郁的花香也變得可視了。尤其是繁茂的枝葉表現得最為精彩,細如游絲的葉筋,其走向筆筆皆有交代,棱角分明,線條柔而剛勁,出神入化,使得薄如蟬翼的葉片,正側向背,顧盼有致,鮮活靈動。能看出其十分重視寫生,石腳下點綴幾篷野花野草,寥寥幾筆,讓人看了都能叫得出它們的名字來,如有“車前子”、“蒲公英”等。從其改用左手繪畫始,到創作此幅畫作止,已歷9年,9年功夫即達到如此高的藝術水平,其為之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可想而知。幅首其左手題字也為整幅畫面增色不少,其左沖右突,飄飄忽忽的結體,在這里好似垂掛的珠簾一般,隨風擺動,與圖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別具韻味,給人霧里看花,隔簾觀美之感。
高鳳翰一生為人正直坦白,為藝堅執精進,稱得上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觀其畫作,一可飽眼福,二可明志向,精神世界,“魚”和“熊掌”可兼得也。
作者:liuhuafang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也談沈尹默的書法作品
下一篇:
王拯、于建章、王恩祥、劉楚英行書四屏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2025-03-27
-
2025-03-27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