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蒸柜讓孩子們膳食更豐富
更多的希望廚房在建設
幕阜山區的孩子們吃晚飯時笑著在記者鏡頭前留影
電磁大鍋灶干凈省力
孩子們隨時都有熱水喝
新餐桌替代木桌板凳
【核心提示】
“當天邊一點一點露出了曙光,我翻越山嶺,前路不再漫長,愛的營養,來自四方,為我們建起希望的廚房。”這是希望廚房公益主題歌里的歌詞。歌詞內容在我市得到生動體現。“情系香城泉都,愛撒幕阜山區”希望廚房項目在市希望廚房領導小組的努力下,采取省、市、縣三級聯動方式,向社會籌資700萬元,建設希望廚房217個,實現農村中小學廚房設施標準化,系統解決農村學生飲食及營養問題,惠及貧困山區學生10 萬余人。首批18所中小學希望廚房已建成投入使用。
【記者見聞】
3日,陽光暖暖地照著大地,驅趕著初冬的絲絲寒意。
上午11點左右,我們翻山越嶺來到位于幕阜山區的一所小學——通山縣黃沙鋪鎮小學。
走進校園,只聞書聲瑯瑯。
“這所學校的改造進度算是比較快的,大部分廚具已開始使用了。”隨行的浙江宇峰廚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銘澤說道。作為捐助咸寧希望廚房的愛心企業,他們已是第4次來這個學校了,這次來,他們帶來了10余套不銹鋼就餐桌椅,替換原來的木桌板凳。
趁午餐時間還沒到,他們卸下設備,開始安裝,爭取孩子們待會能用上。
廚房里,2名做飯的阿姨正在忙碌,蒸飯機里不時飄出濃濃的米香味。
“以前燒土灶,碰上連雨天,生火就要花個把小時,即使只做一個菜,兩個人也要忙一上午,現在做個三菜一湯不到兩個小時就好了。”能在現代化的廚房里用上電炒鍋,掌勺的王星星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現在每天的菜式基本上不重樣,葷素搭配,還有湯。”40多歲的徐蘭定邊說邊從絞肉機里掏出肉泥,“下午搓成肉圓,晚上給孩子們做個肉圓粉絲湯。”
中午12點,鈴聲響起,食堂準時開飯。學生們從消毒柜里拿出自己的碗筷,在打飯窗口依次排好了隊。
“阿姨,多點雞蛋湯。”四年級的阮一璇把飯盒一伸,又一勺湯進了碗里。今天的伙食還可以:花菜、豆皮炒肉、大白菜、紫菜雞蛋湯。
“以前食堂炒土豆從來不去皮,不好吃,聽說食堂最近新添加了土豆去皮機,下次炒土豆時我可要嘗嘗。”9歲的黃潔包了一口飯說道。“是的。”坐在她旁邊的阮麗娜同樣也點點頭。
“飯香不香?”
“香!”
“好吃不?”
“很好吃。”
食堂里,孩子們個個大口大口吃飯,一片歡騰。
下午4點,我們來到通山縣大畈中學,在校長鄭勁松的帶領下,我們來到改造完畢的食堂。做飯的阿姨們已將晚上要炒的菜切好了,曾春梅正拿著一個面盆和面。
“現在這個蒸飯柜不僅能蒸飯,還能蒸包子饅頭,又快又方便。明天早上給孩子們做點花卷、饅頭吃。”曾春梅說道。
剛剛上完體育課的幾名女生正在一旁的電熱開水器旁接水喝,有的則將開水倒進暖瓶。
“以前只有早晚有開水,現在時時都有開水喝了。”初三年級的吳玉沙說道,她家離學校比較遠,以前每天帶水,冬天渴的時候即使水冷了也得喝下去。對于學校食堂新添的開水器,吳玉沙偏愛有加。
食堂的操作間里,機器轟鳴,原來,水電工正在改造水路和電路,給新配置的大電器“安家”。
“再過兩天,我們這個整體廚房就全部都能用了。”看著新廚房一天一個樣,校長鄭勁松心里樂開了花。
【記者感言】
愛的味道
吃上一碗熱飯,喝上一口熱水。看似簡單的要求,對于幕阜山區的學生來說,卻已經很滿足,并且有滋有味。
這味道里,充滿愛。
團省委、團市委以及社會各界情系幕阜山區學生。一件件廚房設備送進大山深處,一個個希望廚房陸續建起,只為那一個個期待的眼神。
小餐桌,大未來。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營養關乎他們健康成長。看著孩子們坐在整潔的食堂,吃著可口的飯菜,露出純真的笑容,讓人倍感欣慰。
愛的味道在希望廚房烹飪,愛的暖流在大山深處流淌,愛的幸福在學生心中升騰。
期待更多的愛心,在幕阜山區匯聚!
(記者:夏正鋒 陳紅菊 欄目主持:張大樂)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組圖:母愛撐起孩子一片天
下一篇:
攝影《農家》
有一群人,頂風沙、抗酷暑;有一群人,舍假日,戰一線;有一群人,舍小家,顧大家。看著巨龍般的高速公路貫通山川河流時,他...
波光瀲滟的富水湖,通山人的最愛,也是通山人的自豪。
劃龍舟,這一傳統節目,讓人們在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里有了一份期待。咸安區馬橋鎮嚴洲村至今仍保留著端午賽龍舟的習俗,而每年...
嘉魚縣至高鐵嶺鎮的公路上有這樣一道風景線:每天清晨,在薄薄的晨霧中,5名身著橘黃色衣服的保潔員,像一個個音符在飛揚的塵...
受氣候影響,山上的桃花、梨花比山下遲開三五天。目前,赤壁市余家橋鄉綠態果業桃園里,8000多畝的連片桃花、梨花盛開,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