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一種文化,也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1月16日,嘉魚美食巡展拉開帷幕。簰洲圓子、香辣蟹、陸溪魚糕……各種嘉魚本土特色美食一一亮相,散發著誘人的香味,挑起市民的食欲,喚起了家鄉的記憶。
上午9點整,嘉魚縣二喬公園鑼鼓喧天,人頭攢動,一片歡聲笑語。附近的居民一早就趕到了這里,品美食,嘗鮮味,打年貨。
在美食展區,數十種各色小吃冒著騰騰熱氣,廚藝大師們正忙不停的抖著鍋勺,烹飪著拿手好菜,饞人的清香撲面而來。
許多嘉魚居民左手抓一只香辣蝦,右手捧著一摞嘉魚麻糖,吃得不亦樂乎。
“我是個典型的吃貨,每個攤位上的小吃我都嘗了一下。”馮葉峰是一名來自廣州的游客,受嘉魚籍朋友邀約來此飽口福。馮葉峰說,他尤其對清香爽脆的簰洲“十樣菜”很“中意”。
將粉條、千張皮、黑木耳、胡蘿卜、白蘿卜、黃花菜、芹菜和藕片等十樣新鮮蔬菜切絲,拌上嘉魚地道香麻油,翻炒出獨特的滋味,讓他印象深刻。
沿著一排門鋪走,記者停留在了“忘不了”店口,“做龍骨煨野藕吊鍋可要花些工夫,這是我家的祖傳手藝。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都采訪報道過。”制作野藕吊鍋的大廚一邊忙著打包美食,一邊告訴記者。雖然龍骨煨野藕湯是嘉魚人家家會做的一道傳統美味,但許多市民還向他請教菜的做法。
簰洲臭干子門鋪前圍了不少聞“香”而來的市民。一位大廚將腌制好的臭干子一塊一塊下入油鍋,不停翻動正反兩面,將臭干子炸成外表金黃色。另一位大廚也忙活著,把蔥花、姜末、蒜絲燴油爆香,加入香菜末和豆瓣醬,淋點香油……“給我來一塊!”“給我也來一碗!”在一旁觀看良久的市民終于忍不住了,要了一塊又一塊,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在美食區出口,一位中年婦女提著五六盒嘉魚魚圓。她說,她的兒子從小吃著魚圓長大,現在在青島工作安家了。即使去了外地,仍忘不了嘉魚魚圓的味道。“今天一口氣買了好多,剛好過年給他帶去,也讓兒媳婦吃一吃,讓她知道嘉魚還有這么好的美味。”
“好久都沒有吃到這么多嘉魚味道了,真是不虛此行。”傍晚時分,美食巡展結束了,但許多市民仍不舍離去,紛紛感慨道。
■ 記者手記
傳統飲食也是一種文化
嘉魚的美食制作精巧,有其獨到之處,超出“吃”的范疇,成為嘉魚的飲食文化。
但現在,越來越多年青人不會做菜,更別談做工序復雜的特色菜。文化傳承似乎在走下坡路。
一些飯店老板說,現在會做傳統菜肴的師傅很少了,十樣菜、一魚兩吃等特色菜都沒有多少人會做。正宗傳統菜肴反而要到鄉下才能吃到。這樣久而久之是會失傳的。
如何做大嘉魚的美食名片?湖北省烹飪協會會長張賢峰在點評嘉魚美食時認為,首先要保護嘉魚特色美食制作工藝和傳承人,把飲食文化作為名片打出去。其次要挑選合適的產品進行包裝、推廣,形成品牌。同時,要注重文化的傳承、挖掘,讓廚房與書房聯動,讓菜香散發文化。
近年來,嘉魚正興起鄉村特色旅游,如果把傳統美食這一飲食文化包裝好,推廣好,不僅能提高嘉魚特色美食的知名度,打響嘉魚美食品牌,而且會讓鄉村旅游更具特色。
文/記者 王恬 圖/記者 張大樂 夏正鋒 通訊員 秦修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組圖:九宮山賞雪
下一篇:
組圖:斧頭湖 候鳥的天堂
有一群人,頂風沙、抗酷暑;有一群人,舍假日,戰一線;有一群人,舍小家,顧大家。看著巨龍般的高速公路貫通山川河流時,他...
波光瀲滟的富水湖,通山人的最愛,也是通山人的自豪。
劃龍舟,這一傳統節目,讓人們在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里有了一份期待。咸安區馬橋鎮嚴洲村至今仍保留著端午賽龍舟的習俗,而每年...
嘉魚縣至高鐵嶺鎮的公路上有這樣一道風景線:每天清晨,在薄薄的晨霧中,5名身著橘黃色衣服的保潔員,像一個個音符在飛揚的塵...
受氣候影響,山上的桃花、梨花比山下遲開三五天。目前,赤壁市余家橋鄉綠態果業桃園里,8000多畝的連片桃花、梨花盛開,蔚為...